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创新创业能力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创新创业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如何才能掌握相应能力?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能力相关文章

  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现代青年的立世之本,求存之道。人们都欣赏创新创业,人们都希望创新创业,但是不定都会知道如何创新创业。从创新创业高手身上,能够学到些什么呢?又会得到怎样的启示呢?这些都是要着实去思考和探究的。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总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有这些基础创新创业才能够有基石,如果没有它们,创新创业都是空壳;但仅有它们也不能代表就可以拥有高超的创新创业能力。在现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认为要有的能力够成的要素需要做到几个方面:

  (一) 一定的基础知识

  一定的知识基础是创新创业的根本。在人们历史的进程中,人们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在工业社会以前,人们认为知识渊博者主要是那些对世界懂得多的人或者经验丰富的人,这也是在传统社会里老人受人尊敬的重要原因。因为人生的经历往往使老人知道的东西更多。人们崇拜对外部世界了解多于常人的智者。从17世纪以来,人们致力于知识的运用,特别重视技术的进步与技能的学习。自信息社会以来。知识的核心是关于“知识的知识”。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是什么、为什么,而在于探讨和研究应该怎样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运用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就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人们看到的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

  我个人对“知识”的观点有几点:

  1、学习的能力。就是自我本身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个人若想创新创业,必须及时更新就旧知识。汲取新知识。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只有学习能力才是知识真正的源泉。

  2、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虽然在实践生活中貌似无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各种科学的基本原理,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比如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尽管它并不深奥,但它却是人们的行动的“指南”,是人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手”。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是创新创业能力的支柱之一,没有它,创新创业就难以突破发展。

  3、应用知识

  它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用来解决问题的实用知识,亦或是在生活中和工作得到的经验性的知识。这一种知识的特点是很有实用性的,属于技术性的知识,即是技能。技能是创新创业的骨髓,没有技能,创新创业是能说是纸上谈兵,创新创业就不可能实现。有的创新显然是需要非常扎实的专业知识,例如:计算机行业中的创新创业,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是无法进行的。但是,也有的创新创业仅仅用生活中的简单知识就足够了,好比:小到拖把的改进、开着门面替别人擦鞋、明明开的是发饰品店,但是却像成了美发店,给客人盘头发,为的是让客人买到满意的饰品,等等。所以,应用知识不能只局限于老师在书本上教到的知识,生活中同样会有许多的学习机会。“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表达的就是这个道理。

  4、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是没有生命的,如何将知识转换为能力运用在创新创业这个鲜活的过程中,则是人们在创新创业中会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怎样发挥知识的能量,本质上来说,就是如何把知识转化为效率或效益,让其充分的体出它的作用。若果不具备这种智慧的转化能力,那么所学的知识则只是徒劳罢了。

  (二)优良的个性

  1、思考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如果不能做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创新创业就不会有突破。思考是件很不易的事情,有创新的基础,不一定成为创业的强者,当中应该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懒于思考,不会换另一种方式来思考。思想的懒惰让很多原本可以创新创业的机会白白浪费掉。我自身深觉思想上的懒惰远比身体上的懒惰要可怕很多倍,因为那样会使人会限于保守和固执,丧失了创新创业的激情与时机,切实的蹉跎时光。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新学期伊始,施一满副书记对学院的学生工作提出了“一强六化”、“五个突破”的重要要求和目标,并对此工作思路进行了详细解读。在这“一强六化”、“五个突破”的要求和目标之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亦成了学院师生在以后工作和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创新是每一个时代永远不变的主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亦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

  一、充分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蓝,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200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2002年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有280万,2005年达到338万,2006年达到了413万人,2007年为495万人,2008年为559万人,预计2009年为6ll万人。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数量也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2001-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2001年是34万,2002年是37万,2003年是52万,2004年是69万,2005年达到了79万,2006年是90万人,2007年为144万人,2008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招生总体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高层次的劳动者将源源不断地涌人劳动和人才市场。单从高等学校毕业生这一项来讲,就会给社会就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加之政府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要减员增效,难以接收更大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其它单位也因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再难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充足有效的就业机会。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就有可能面临着失业,这将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因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队伍中来,这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能够大大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时间较晚,我国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期,知识经济对企业的管理者有着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亟待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企业家队伍,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工作岗位的转换,这就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仪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物质产品的丰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尊重将成为人们就业的主要动机。在知识经济时期,大学生对创新、创造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他们想通过自我发展的方式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实现这一目标准备了条件。在创业活动中,他们通过选择,在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中去发展。以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优势去超越、去突破、去创新,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观念,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普遍不高,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持不确定的评价,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创新创业的正确认识。有些大学生认为眼下的本分就是学习,创新创业只是以后参加工件的事情。从而从思想上把学习与创新创业分离开来。还有些学生给创新创业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认为以自己目前的知识水平根本不可能进行创新创业。这些观点都贻误了学生自我创造的最好时机。其实,创造性人皆有之,并渗透在每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只要不拘泥成法,不与人雷同,能独立自主地思考与解决问题,就可视为创造力的表现。在大学教育阶段普及创新创造性的知识十分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要从观念上消除学生这种狭窄的本分观,打破创造的神秘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创造可以体现在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此,通过学校的教育活动,可以充分挖掘大学生丰富的创造潜能,并使之以全新的观念审视自己,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丰富创造力。这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及适应复杂的社会生产尤为重要。

  (二)改革教育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培养就业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被动地适应社会。在此目标指导下,只强调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反复练习,而忽视对知识的再发现,忽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变革,高等学校要适应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实现由就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向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与此相适应,要改善教学方法,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以人为本,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包括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改革考试方式,增加开放实验室和设计性实验事、综合性实验比例,要完善实践敦学体系,加强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扩大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研究。

  (三)协调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得以充分发挥个人才能

  协调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自我约束,即依靠大学生的自我控制,摒弃不良习性,形成良好、健康的个性。这要求大学生要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否定自我,也不会闪周围的环境影响而迷失自我。二是学校引导,通过学校教导,使得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大学生是处住人生的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包括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而产生不良个性。而他们又是处在学校这个大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接受教育,学校的教育是他们形成良好个性的理想场所,因此,通过个人约束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既能促进创新创业精神,又能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从而为学生为今后踏入社会开创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组织各类竞赛及学术讲座

  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营造创业氛围。这方面一是鼓励支持组织本校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同时本校就业部门也可根据本校实际,举办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科技文化节、发明、创作活动等,全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团队精神,为以后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还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邀请校内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更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讲座,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报告,开阔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五)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学校划出一定面积的场地,作为大学生创业中心的基地,每年为中心提供培训、项目开发与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建立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支持有创新创业构想和能力的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学校要最大限度的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行为,争取社会企业、金融部门和投资机构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为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学校应从多方面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通过创新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刨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还应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奖励在创新创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生。为鼓励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学校应在免试研究生指标与条件等方面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对在创业中心创业较好或参加全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学校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很高的价值。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是一件有益于个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大事。通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既能解决我国当前紧张的就业问题,又能使大学生能在社会中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同时还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

68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