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创业解读
保险,本意是稳妥可靠;后延伸成一种保障机制,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如今保险与互联网的结合,开创不一样的保险创业。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险从业解读相关文章。
高效精准 投融界助力互联网保险创业
临近年末,互联网保险行业迎来了轰动的事件:百度宣布联合安联保险发起成立互联网保险公司“百安保险”。随着百度的入局,互联网三巨头BAT在保险领域再度聚首:早在2013年,阿里、腾讯联合中国平安设立“众安保险”;今年6月,蚂蚁金服发起设立“信美相互人寿”,之后控股台湾国泰金控在沪全资子公司国泰产险;腾讯则联手中信国安密筹“和泰人寿”。
有媒体将2015年称之为“互联网保险的元年”,除BAT入局外,传统险企也在加快互联网布局: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近日高调亮相,中国太平正在申请设立中国太平互联网财险公司,中国人保也在筹划申请电子商务公司等。此外,上市公司也在盯上了“互联网保险”这块大蛋糕,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少有26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参与发起设立保险公司”。
有专家表示,目前互联网保险处在爆发前夜,所有对用户以及行业有价值的创新都有机会。一方面,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等可在减少其初期固定资产成本投入的同时保障运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中小保险公司触网意愿强烈,在产品开发上贴近用户需求,积极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
近期发布的《2015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已经超过100家,其中大部分都是今年刚成立的。据投融界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投融界平台上互联网保险创业项目数量就多达37个,资金缺口保守估计为58010万元,其中不少项目受到众多资金方的追捧。
在投融界第174期沙龙现场,“足以保APP-互联网保险第三方平台”项目格外引人关注。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
“‘线上+线下’的O2O+F2C模式”,线上销售,线下服务,提高客户体验度。目前该项目已开通全国范围内出单,与广东、湖南、湖北、山西、山东、河南、浙江、福建、安徽等13个省市的保险公司展开合作,项目前景看好。
投融界专家分析认为,2016年将是“互联网保险爆发年”,会有更多的社会力量“试水”互联网保险。作为专业的融资服务交易平台,投融界将全面升级“标准化+个性化”服务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和网络技术,使客户的需求得到高效精准地匹配,有效帮助客户解决互联网保险创业项目资金缺口大的问题。
互联网保险创业 哪个领域更有“钱途”?
2000年前后,很多保险公司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互联网保险开始萌芽。自2005年《电子签名法》出台,催生第一张电子保单出炉,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年。在互联网保险的第一个十年,第一批互联网保险弄潮儿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但失败者远比成功的多,整个行业也经历了市场热捧和监管层棒喝的冰火两重天。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爆,互联网保险成了最后一块资本争抢的处女地。尤其是过去两年,各类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破土而出。据曲速资本《2015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简报》数据表示,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达到96家;而IT桔子收录的2012年后成立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有69%顺利获得了融资。群雄逐鹿的互联网保险行业,什么切入点最有“钱途”?
从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的切入点分布来看,互联网保险渗透了保险公司整个业务流程,包括保险产品研发、市场销售、核保承保、理赔服务几大环节,而其中切入点最多的是对销售渠道和营销模式的变革,其次是产品研发,这两部分基本囊括了大多数的创业公司。
产品研发机会无限
传统保险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匹配客户精细化分群的需求。保险条款复杂不透明,也导致了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心存顾虑,直接造成了我国保险深度(人均保费271美元,人均保单不足1张)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保费662美元)与邻国日本的差距更是遥远(人均保费4207美元,人均保单超过6.5张)。
保险场景化定制时代已经来临。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主要场景,保险生活化的步伐也大大加快。依托于丰富的场景和技术实现的可能性,人们对于保险的认知和顾虑也在得到改变:第一,保险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赌博”,而是切实存在在互联网生活中,弥补各类交易缺失的卫士;第二,不用再担心晦涩条款的“挖坑”,也不用担心理赔中的各种推诿,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保险服务更加透明和公正,大大提升了保险服务的品质和效率。
保险服务化也成为未来大势所趋。对于那些具备整合上下游资源能力的团队来说,通过保险产品打通上下游服务链条,能让保险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更能被用户所青睐。
比如通过保险+服务,既可以发挥保险的损失补偿,又可以实现人性的服务对接。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消费升级大势和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愈发丰富,用户在应用场景中对服务保障有更迫切的需求,场景化的保险定制产品和服务型的保险产品将迎来指数级增长。
销售变革还要继续等风来
更多互联网保险创业团队通过销售和渠道变革切入,例如比价平台、导购平台等。尤其是2014年以前,以这种销售和渠道变革作为切入点的创业团队占据了大多数。
从商业逻辑来说,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变现方法,导购和比价平台以收取佣金盈利,并不需要考虑产品研发和核保核赔的责任,这是典型的轻资产模式。但是导购和比价平台需要有两个基础条件:一是大流量;二是高转化。只有同时做到这两个条件,才能获得比较客观的收益。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短期内获得大流量本来就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随着竞争的升级,用户成本不断升高,对需要大流量的创业公司来说,运营成本将会居高不下。此外,由于这种平台不参与保险产品研发,保险产品和传统保险公司已有产品差别不大,用户主动选择的动力不强,购买转化率偏低。
也正因为如此,目前比价和导购平台中,最常见的就是车险。因为车险是个强需求产品,且足够标准化,具备了大流量强需求的特点,比价和导购就有存在价值。
对于这类型创业团队来说,必须开始着手研究人群细分和产品定制。当获得一定的产品定制权和足够高的议价能力,则可以通过产品端优势来吸引客户;此外,也可以尝试与 B端合作进行销售,拓展服务链,千万不要死守面向用户(To C)产品比价或者产品导购的路线一头走到黑。
To B似乎比To C更“性感”
如果说商业模式的切入点是由创始团队的专业能力决定的,那么To B还是To C则是创始团队的资源决定的。对于保险产品来说,由于客户对风险感知程度不一,除了对个别产品如商业车险有着强需求外,其他的保险采用直接To C的方式显然没有To B听起来那么性感。
互联网链接着海量的用户。To B就意味着通过一次合作,就能短期内达成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订单数,这是在传统保险行业中不可想象的,因此To B的商业模式非常受到投资人追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To C的商业模式就前景黯淡。To C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并不需要研究行业生态,而需将重心放在用户体验和用户需求上。因此,对于To C的项目来说,给自己打造个性鲜明的身份属性,在一个细分领域、或某类人群中建立口碑,未来一样有迅速复制到更多领域和人群的可能。例如互助保险,无论是抗癌公社还是全民保镖,依然有着可以预见的美好前景。
对于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来说,足够容纳得下各种玩法的创业团队。“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坚持走好自己的路,向自己的用户提供足够好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保险产业链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这才是互联网保险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