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如何创业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
创业开始时,创业者或多或少会遇到资金不足,团队管理不善,发展遭遇瓶颈等。那么可以借鉴下白手起家创业案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手起家如何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大学生心怀梦想扎根农村 用创业改变命运
三名贫困大学生扎根农村,白手起家创业,心怀梦想、敢闯敢拼,发展食用菌大棚事业,用创业改变命运,用劳动创造财富。
身材瘦削、脸庞黑漆,挽起的裤腿上沾满干泥、黄土沾在皮鞋上看不出底色……如果不是手上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也许很难把他跟大学生联系到一块。在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办公室,田海军显得有些拘谨,“在别人看来,农村又穷又落后,我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读了多年书又回到了农村,实在没出息。但我不这么看,农村天地广阔,上升空间更大,可以大有作为。”
2012年年5月,他与黄超、江利斌一起投资,建成了两个食用菌大棚。当年收入20万元,纯利润12万元。今年,又建成5个大棚,预计收入50万元。从带动村民发展食用菌,不但帮村民找到了致富路,也找准了自己的事业之路。
打工积累创业资金
眼前的田海军,略显单薄。但谁也想不到,这个瘦弱的小伙子,在山西农业大学学习之余办起小卖部、工地打工……不仅大学期间没问家里要过学费,还积攒了创业的启动资金。
田海军今年23岁,老家在孝义市司马乡盐锅头村,是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经管104班的一名学生。两个姐姐均已成家,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而就在他上高三那年,父亲却突然患病,而母亲一直患有咽喉炎,家庭的突变,让田海军过早成熟起来。
2010年,考入农大后,在等待入学的这段时间,在当地的一家大型砖厂,做起搬砖推车的活儿。开学时,挣到了4500元学费。考虑到自己家庭困难,入学后田海军多方筹措,借来1万多元,在校内开起了小卖部。同时,课余还在学校几个建筑工地做着泥瓦活,一天收入60元。这样,不仅满足了自己的花费,还能适当补贴家里。但对田海军来说,这样的日子,既学不到东西,也难有太大的收入。2011年国庆节,田海军将小卖部转手后没有回家,留在工地给工程队和水泥。也就这时,他认识了黄超。
牙缝里挤钱建大棚
黄超是湖北省天门市章港镇人,父母也是农民。算起来,是田海军山西农大的师兄。就是这位师兄,跟他提及,食用菌种植前景不错,销路也好。并且他就跟着农大食用菌专家常明昌学习,有时还到其他县指导农民种植。
有技术、有想法,农大周边也不缺土地,两人一拍即合,联手建食用菌大棚。之后,农大园艺学院的江利斌也加入了。江利斌是黎城县西井镇北委泉村人,父母种地为生。团队有了,接下来的难题是资金。三人东拼西凑,凑齐了8万元,能建两个棚。
市场调研、租地、整地、购买原料……2012年5月18日,三人分工开始了前期准备,建棚地点就选在农大附近的杨家庄村。种植蘑菇是份苦活,那段时间,他们每天早上5点起床,建棚、拌料、装袋、垛袋、灭菌、出锅、接种、上架出菇等,经常到次日凌晨1点多才能休息。
灭菌是栽培食用菌至关重要的环节,灭菌不好,菌棒就会大批量坏掉,严重影响产量。但为了节省资金,他们只能找来废弃的汽油桶,做成简易的锅炉。“设备不行,就多用心,多受累。”20多个小时内,他们需要不停地将五六锅水烧至滚开,以高质量灭菌。
“竹竿、铁丝、塑料布什么都是钱,越零碎越费钱。”田海军说,当时真是一分分省,一毛毛抠,恨不得不吃饭省下来。
用心付出,总会有收获。去年年底,投资全部收回,到当年5月,他们的纯盈利已达到12万元。然而,这只是开始。
不急分红再次扩建大棚
按照他们的调研,太谷县的平菇市场年份额是计为500万元左右。市场前景广大,因此三人商量不着急分红,还得继续扩大生产。再次筹集18万元,新建3个大棚。这样,先后建起的5个大棚,其中一个种植香菇,其余的全部种平菇。黄超保守估计,到明年6月收入50万元左右,纯收入也30多万元。
在农业大县太谷,各种温室、蔬菜智能大棚鳞次栉比。而他们建的大棚有些另类,“靠几个穷学生有限的积累,只能因陋就简”。黄超自嘲说,虽然简陋,蘑菇产量可不低。到明年,他们的蘑菇产量就能占到市场份额的10%。将来,如果能将份额扩展到50%甚至更多,那他们的这条路将注定会越走越远。
目前,在他们三人牵头下,成立了太谷县绿能食用菌合作社,并先后在和顺、宁武、原平、阳曲等地,推广栽培技术、指导生产,陆续建成了4个食用菌生产基地,为当地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创业就是一种更高形式的就业。“也就在去年,黄超作为代表,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7岁女孩15岁在深圳创业 身价已超千万
17岁的西安女孩王凯歆,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公司,1月14日参加北京一档创业真人秀时赢得在场所有投资人的肯定,以6000万元估值,为其公司旗下的电商平台拿到了1500万元融资,被誉为“霸道女总裁”。
曾是航天中学学生
成绩平平但想法新奇
王凯歆曾是西安市航天中学学生。登录西安市航天中学官网,首页就能看到王凯歆的照片,同时配文“航中出了个女总裁”。
文中说,“1998年出生,15岁开始创业,16岁创立深圳大爆炸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9月,公司旗下电商平台神奇百货APP安卓版上线……2016年1月14日,王凯歆在创业真人秀中赢得在场所有投资人肯定,以6000万人民币估值,为公司拿到1500万融资。”
校方在文中称:王凯歆在校时性格开朗,个性张扬,特立独行,有着男孩子的性格。当年学习成绩平平,如今成长为市值上亿公司的总裁,与她大胆新奇的想法,甚至有些“任性”的执着有关,这些特质在航中宽松、包容、注重素质教育的育人环境里生根发芽。
昨日,该中学一位老师说,王凯歆初中就在该校上,高二时退学,学校也是最近才知道王凯歆的成就,为她自豪和高兴。
不喜欢单调的生活课本
不能满足强烈的好奇心
17岁女孩王凯歆的成功融资,被国内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据了解,她所创立的电商平台主要面对95后和00后,在真人秀中,她以时尚的装扮、流畅的思维、出色的业绩、面对犀利问题高超的化解能力,赢得了投资大佬的一致认同。
昨晚8时许,联系到还在北京的王凯歆,她透露,1500万投资后期已追加到2000万,很快将在北京开分公司。
为什么会在高二时决定退学创业?王凯歆说,不建议大家向她学,读书、学习非常重要。目前她已经被一家国际商学院录取学习CEO课程,计划20岁之前出国读书,继续学习商业经营。
王凯歆说,公司才成立半年,现有60多名员工,全部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用户达到五六十万,而她个人的资产也超过千万元。
王凯歆说自己初中学习成绩不错,高一后开始不爱学习,不喜欢单调的生活,成绩也不咋样,觉得课本知识不能满足自己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
发现95后消费市场巨大
在创业大赛中拿到首笔投资
王凯歆告诉华商报记者,父母经商,家境普通,自己从小就爱做生意,喜欢卖东西。中学时成绩平平,同学们都在追星,她却整天琢磨各种商业模式,琢磨怎么赚钱。上高二时,王凯歆通过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95后消费市场巨大,却没有相对应的垂直电商。于是,她针对95后开始在QQ空间卖一些个性化的新奇产品。结果超出了她的想象,从中赚了好几万元。
王凯歆觉得这是个大生意,于是决定退学创业,一开始父母坚决反对,甚至一度和她断绝关系。她一个人拖着行李箱从西安飞到深圳,这是第一次离开家独自来到这么远的地方。随后在一次创业大赛中拿到了首位投资人的投资,创立了神奇百货,团队平均年龄90后,如今取得不俗的成绩。
父母给她最宝贵的礼物
从没让我轻易得到任何东西
王凯歆在朋友圈中谈到小时候父母的“刻薄”,造就了现在的自己。小时候父母非常严格,想要得到任何东西“都需要费尽心思”,那时“总是羡慕身边的同学可以轻易就拥有一双球鞋甚至一部手机”。王凯歆说,她觉得父母给她最宝贵的礼物就是“从来没有让我轻易得到任何一件东西”。因此创业后也非常拼,熟读各种商业奇才的人物传记,在员工心目中是个十足的工作狂。“团队里所有人都比我大,但我和他们相处很好。”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5年打拼成腾讯副总裁
腾讯拥有1700多款产品,以及数以千计的产品经理。但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传奇的,迄今除了马化腾,就只有鼓捣出微信的张小龙。微信自2011年诞生以来,目前注册用户突破6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让中国移动运营商颇感压力,而宿敌奇虎360CEO周鸿祎坦承,“自己50个产品加起来比不过一个微信”。很多网友更是把张小龙称为“中国的乔布斯”!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牛人,他是如何创造青春神话的?
张小龙曾是“无业游民”
1987年,18岁的张小龙从湖南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
1994年获硕士学位后,张小龙到广州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当程序员,自称为“IT民工”。在这里,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代码,开发了处女作Foxmail。
张小龙从公司辞职后,当起了“自由软件写作者”,也就是人们眼中的无业游民。
1998年的一天,刚出任金山软件CEO的雷军给张小龙发了一封邮件,问张小龙是否愿意把Foxmail卖给金山。此时,Foxmail的维护越来越让张小龙不堪重负、内心焦虑,想干脆一卖了之,开价仅15万元。
令人遗憾的是,雷军当时忙于联想注资的事,心无旁骛,而金山的谈判人员认为,金山自己也能做Foxmail,双方没谈拢。不料到2000年,官方统计的中国上网计算机总数有650万台,Foxmail却拥有了200万用户。
张小龙不停地改进软件,推出新版,但依旧赚不到钱。
那段时间,张小龙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媒体上,作为中国免费软件开发者悲剧性命运的代表性人物。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萌生去美国打工做软件的念头。在那里,一个免费软件开发者也可以凭借广告、捐助,每个月有上万美元甚至更多的收入。
令张小龙做梦都没想到的是,2000年秋季,他生命中第一次重大转机出现了——博大软件宣布以1200万元收购Foxmail。事后看来,这次收购针对的更像是张小龙这个人。张小龙随后进入博大任副总裁兼CTO,成了国内第二代程序员中的领军人物。
5年打拼成腾讯公司副总裁
2005年3月16日,上市不久的互联网新贵腾讯宣布整体收购Foxmail。张小龙再次成为自己作品的“陪嫁”,进入腾讯广州研发部,带领QQ邮箱团队与MSN、GMAIL等抗衡。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人员,而是踏上了产品经理人的新征程。
但张小龙产品经理人的征程走得并不顺利。他被马化腾寄予厚望,可接手后,便陷入对MSN的疯狂模仿迷局。半年后,一款被称为“巨无霸”的邮箱产品面世,但它无比笨重,速度超慢,基本没有操作的价值。
接下来的3年,张小龙度过了孤独寂寞的一段时光。也正因为如此,他有时间停下来抛开生硬冰冷的产品表面,去思考究竟如何赋予产品活的灵魂。
2006年底,转机出现。张小龙带领的邮箱团队决定放弃之前的打法,用精简、轻便的思路打造新版本。第二年春天,QQ邮箱速度问题得到解决并上线,一切恢复正常,用户量开始缓慢增长。
随后,张小龙式的应用创新陆续面世。其中一个让QQ邮箱获得高人气的创新,是发送大容量附件功能——其它邮箱通常只能发送5M左右的附件,而它却将容量扩大到了1G。
到2008年,QQ邮箱已从濒死状态重获新生,荣膺腾讯公司七星级产品,张小龙的团队也获得了公司的年度创新大奖。据其团队成员统计,在张小龙的领导下,QQ邮箱的创新点多达400多个。作为产品经理人,他再成翘楚。
2010年8月2日,张小龙被任命为腾讯公司副总裁,具体负责腾讯公司广州研发部的管理工作,同时参与公司重大创新项目的管理和评审。
把QQ邮箱做到全国第一的位置,张小龙已有些意兴阑珊了。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进入了半退休的状态。实际情况是,他身体退休了,但思考一刻也没停过。
作为乔布斯的崇拜者,张小龙继续着自己对Iphone5的无限猜想。他希望它没有电话功能,可以省下大量话费,尽量减少被打扰;需要时,可以找到倾诉对象进行视频。最终,他的想法被自己的“微信”实现。
广州研发部争取到微信项目,缘于张小龙的敏锐。2010年10月,他看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即时通讯类工具米聊、Talkbox、Kik、Whatsapp等不断出现,便给马化腾发了一个邮件,建议公司应启动手机通讯工具类项目。马化腾同意由广州研发部作为研究性项目启动,并给产品取名“微信”。
一个月后,腾讯微信正式立项。按照张小龙的想法,如果能让大家体验到手机免费短信,微信肯定会被大家接受。因此,在微信1.0版本中,他率先推出了相当于免费发短信的文本功能,但用户新鲜感很快过去。在国内大大小小类似的应用产品中,微信很难抢占到用户的手机界面。在张小龙的带领下,从硬碰硬的产品层面,研发人员开始思索如何让产品有灵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贪欲”。
用微信改变6亿人生活
据张小龙介绍,微信的第一个转折点是对讲功能的实现;第二个转折点是寻找附近好友功能的发布;第三个转折点是摇一摇功能和漂流瓶的加入。
张小龙说,2011年1月微信刚刚推出时,还没有人能想到它日后的辉煌。人们以为,微信不过是善于模仿的腾讯推出的又一款山寨产品。但到了4月,就没有人这么想了。当微信推出“寻找身边的人”功能时,用户数量增长曲线出现了一个陡峭的上升;而当“摇一摇”手机,就可以与千里之外同样在摇晃手机的人配对聊天时,微信真正引爆了。
在张小龙看来,如果一个产品的功能需要用提示框告诉人们如何使用,那么这一功能本身就是失败的。而从微信设置的插件进入界面,只有一个震动的手机,多数人看到这个界面会想当然地摇几下。随着来福枪声响起,用户的好奇心骤起:有谁和自己在同一时间摇呢?当然用户不一定要和对方建立联系。
细心的张小龙曾担心“摇一摇”会让女性朋友觉得烦,但女同事透露,实际她们私下里也在较量谁接到的招呼多,没有受打扰的感觉!
2012年8月,腾讯微信推出4.2版本,微信用户可以视频通话了。作为腾讯广州研发部的“精神领袖”,张小龙提出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口号。他认为,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观察到最人性化的需求。所以,在腾讯广州研发部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有新版本的产品或推出一个新功能,开发人员都要在第一时间冲去找保安,让他们先体验。
张小龙对产品的执着已经精确到了像素级别。他曾问微信的产品经理:微信3.1和3.0的会话列表有什么修改?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会话列表每一行的高度减少了两个像素,这在iPhone里用肉眼很难分辨,但他看出来了。
诞生仅5年多,微信就已经成为同类软件中的霸者,目前注册用户突破6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让中国移动运营商颇感压力,而宿敌奇虎360CEO周鸿也坦承,“自己50个产品加起来比不过一个微信”。很多网友更是把张小龙称为“中国的乔布斯”!
在中国,张小龙是极少数能够将个人风格投射于产品中的移动互联网人。这是人们喜欢把他和乔布斯联想在一起的一个理由。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他们的性格同样偏执、刚愎、追求完美,并且不怎么近人情。
张小龙是一个极“护犊”的人。对于在他的产品上动商业脑筋的想法,只要他认为会影响到用户体验,他就会像小动物警惕野兽时一样竖起全身的毛,不会有丝毫让步。开发产品时,往往收到很多来自公司高层的意见,他会解释为什么不能加,为什么不合适,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对方一定要加,他会说,“等我离开腾讯你再加吧。”
针对微信商业化的批评,张小龙没有发表任何回应。他的团队只是默默地做出了新决策:公众平台上线后,为了防止出现微博的水军泛滥、频繁刷屏的局面,他硬性规定每个账号每天只能广播一条信息,即使是通过认证的加V账号,一天的上限也只有3条。在发现有些网站利用病毒式传播诱使用户扩散信息后,他更是毫不犹豫地砍掉公众账号内的页面直接读取功能,代之以不那么方便的微信中间页。面对叫苦连天的营销账号,他只是冷冷地在朋友圈上扔下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微信安静了。”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相关文章:
3.白手起家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