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八零后创业案例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80后是叛逆的一代,也是创新的一代,他们敢于与传统抗战,发出自己的声音。那么他们的创业又是怎么样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零后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80后创业者严振华:从后厨走向总裁的故事

  冠有世界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中国赛区组委会主席、河北光大石油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九届石家庄市优秀青年企业家、河北省工商联福建商会副会长、河北大智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么多头衔的严振华,竟是一个年仅26岁的年轻人。从后厨走向总裁的不平凡经历,不能不说是他创造了80后创业的奇迹。

  花季离家打拼

  1982年,严振华出生在福建莆田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贫寒的家境让他从小饱尝了人间的辛酸。小的时候,他穿的都是别人家小孩穿过的旧衣裳。他聪明,思想敏捷,上小学一年级时小心灵里就萌生了帮父母挣钱的想法。于是,一年级念完后,他卖掉了课本收到了一无钱。接着,他每天早早起床去检废品,一个月后共卖了6元钱。总共7元钱就成了他第一笔生意的资本。他用这7元钱去批发冰棒外卖,每天大约有2元钱的收入。虽然香甜的冰棒对他产生许多诱惑,但为了让钱再生,他从不舍得吃一根。

  严振华就在边拾废品边卖冰棒中完成了小学的学业,上了初中后,他家里的经济状况仍没有好转。他每天帮助家里做饭,从而练出了一手好厨艺。后来,他的一个亲戚在河南信阳开办加油站正好缺一名厨师,严振华毅然辍学走上了异乡打拼之路。那时,他刚满15岁。加油站共有36个人,厨房工作就他一个人。小小年纪每天必须在早晨5时起床买菜、洗菜、做饭,7时与加油站所有工作人员一起用完餐后,又去买菜做午餐,有时累浑身骨头像散了架似的。人多众口难调,有时还要挨骂,几乎每天都要哭一次。想起这些,他至今仍感到心酸。

  通过厨房的采购,天生聪明的严振华发现了卖香烟的商机。于是,他到市场上去批发香烟按市场价卖员工,每月都能多挣一笔钱。后来,他发现许多到加油站加油的司机也经常要买烟,他便干脆摆了个柜子在加油站卖烟,加上工资,每月收入可达到900多元,使他感到非常开心。

  从打工仔到老板

  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严振华离开河南到了石家庄,他仍然在加油站干他的老本行——“大厨”兼清洁工,每天除厨房外,还要洗车、洗厕所,每天工作时间长达近15个小时,但他从不叫声累。这一待就又是将近5年。十年的沉淀与积累,他渐渐从中学到一套对加油站的经营管理经验

  2002年,原来他工作过的河南信阳那家加油站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他便从石家庄掉头回到河南。他分析了这家加油站的有相对客户等优势后,对他的亲戚说,给他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会把加油站救活。他的亲戚在无奈之下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加油站交给他来管理。没想到仅仅40天的时间,他就让濒临倒闭的加油站起死回生,这让他的亲戚不得不刮目相看,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的精明强干。

  一年多之后,石家庄的老板也想请他回去挽救即将倒闭的加油站。热心肠的严振华又返回石家庄。两个月后,这家加油站也开始扭亏为盈。于是,他想自己开设一家加油站,但这需要一笔巨额资金。正在发愁之时,早被严振华精明的经营头脑征服的石油供货商陈双应表示愿意出资80万元帮助他建加油站。于是,他的理想成了现实,成了昌福加油站的老板。

  经营也带来风险

  有了自己的加油站,严振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除了5个小时睡觉,几乎都在干活。加油站经过一个月的装修,终于开业,并迎来了开门红。他知道,诚信是企业的灵魂,他诚信经营,热情待客,使加油站的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前往昌福加油站加油的车辆每天都要排成长队。第一年,昌福加油站不仅收回了成本,而且还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利润。在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严振华开始规划扩大企业规模,增开了一家加油站。

  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严振华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也显露出来了。他的两家加油站一度出现营业额大幅下滑的状况,一连串的问题,给了这位踌躇满志的青年一个不小的打击,但他没有退缩,很快他就找到自己的“软肋”。于是,他花一万多元给自己“充电”,到北京培训,从中受益匪浅。也为他以后的成功做了铺垫。后来他又相继融资几百万元在河北省开办了光大石油、金塔石油等8家加油站,他在河北同行中知名度越来越高。

  就在他创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时,风险来了。一个朋友说有一批油愿意让严振华销售,没想到进了货后才发现这批油竟然全部是化工油,这一下子给他带来了近百万元的亏损,同时还让他的声誉大大受损。在沉重的打击面前,他曾经想到了自杀。不过这次的教训,也让他成熟了许多。

  从经商到文化产业

  经过不懈的努力,严振华的事业终于又有了新的生机。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几乎每个月都增加一家加油站开张,目前,由他光大石油销售有限公司控股的加油站已达到15家。扩张速度之快,令同行们钦佩。

  最引人注目的是2014年9月,在国际原油暴跌至60美元时二大石油巨头石油零售价一直保持不变情况下,光大石油居然还果敢地接管了石家庄市体育大街加油站。同时,严振华率先代表民营石油企业的把石油降价了4元8角钱,这个举动引起了整个河北石油界的轰动,也得到了车友的一致好评。

  在加油站经营成功途中,严振华又把创业的触角伸向文化传媒。2006年,他投资成立了大智慧教育集团公司,为回报社会,集团公司联合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员会在石家庄组织了 “财富论坛”、“首届创业河北大型学习论坛”、“创业河北校园行公益演讲会”、“创业大讲堂公益演讲会”等,举办公益演讲会近50场,受益人数超过了2万人,他的演讲给许多创业青年指明了方向。

  2008年,经过申请,严振华的公司成功获取了2009年度至2013年度的世界旅游小姐国际大赛中国赛区申办的承办权,使他的企业产生了从传统生意到文化产业的飞跃。作为民营企业家,严振华在创业途中永远没有感到满足的时候。他表示,今后他还要继续扩大领域,进一步把自己的企业做强做大。

  80后女猪倌的创业梦 梦想路上收获爱情

  家住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抄乐镇沙塘村的80后女大学丁玉毕业后,回家办起养猪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不仅逐渐实现了自己的80后创业梦,也带动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该县脱贫攻坚战的先头兵。

  80后的艰辛创业梦

  2月18日,正月十一,马上就是元宵节了,在抄乐镇沙塘村,丁玉,这个能干的姑娘依然奋斗在自己的养猪场里,忙活着。

  “目前有100头左右能繁母猪,平时的存栏量在500头左右,主要是以销售仔猪为主。” 说到自己的养猪场,丁玉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2012年,大学毕业的丁玉毅然回到家乡干起了养猪的事业!这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怎么会干起养猪的事业来呢?原来,她一直受到家人的影响,高考时就报考了山东某大学的畜牧养殖专业,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乡开始了猪倌生涯。然而万事开头难,刚刚起步的她,也遇到了种种困难!

  “最大的困难还是市场因素,从2012年开始养猪,2013年、2014年接连都出现猪价低迷的状况。”受市场低迷、资金周转困难的影响,丁玉的创业梦差点破碎。

  “最严重的一次是2014年年底的时候,当时有近两百头小猪,根本卖都卖不出去。”说起当初的困难,丁玉仍心有余悸。

  “当时,周围的亲戚朋友你家3头、他家5头,给我减轻了一定的压力,自己都留下了100多头,但是没有钱继续养下去。抄乐镇政府得知我们的困难后,协调了二十万的贷款,才渡过了难关。2015年猪价就开始回升了,走出了困境,养殖场也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丁玉说。

  建立在养猪梦上的爱情

  因为自己的养猪梦,丁玉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在外地实习的时候,她就认识了现在的爱人——来自四川的小伙陈涵。

  陈涵同样是一个腼腆的小伙,他主要负责仔猪的繁殖和饲养,由于繁殖仔猪的特殊性,他成天都在离丁玉所在的凉桥养殖场有近10公里的山沟里,陪伴他的只有一群待产的母猪和咕咕叫的猪崽。

  “在仔猪的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风防寒;到达圈舍后要增加应激反应的药物,让仔猪尽快适应新的生长环境,饲养过程要按比例配备饲料,最大限度地提高仔猪生长率……”谈起养猪经时,陈涵滔滔不绝。

  谈谈你们的爱情吧。

  当初实习时,丁玉让我与她一起回乡创业,我稍作考虑就同意了,一起来到抄乐,陈涵说。

  “在与他的接触中,我一直强调要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养殖场,希望他能帮助我完成的理想,我们因为有了共同理想走在了一起。”丁玉接着陈涵的话说。

  带动乡亲脱贫奔小康

  抄乐镇河坪村桃坪组刘常余是一位四十岁的汉子,去年干活时摔伤,加之三个儿女们均在校读书,属于因病因学返贫的对象。

  在丁玉的带动下,他发展起生猪养殖,2015年出栏商品猪100余头,年纯收入10万元,谈起自己的变化,刘常余感慨地说:“自己能有今天,多亏了丁玉的帮助。”

  像刘常余一样,吴忠、祝平、丁德利等10多家养殖大户,也在丁玉的带动下发展养殖,户均饲养生猪50头以上,走向了脱贫致富小康之路。

  80后夫妻辞职经营微信公众号 年收入几百万

  新媒体开启了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崭新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完成自我的扩张。这对80后创业的小夫妻的经历就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2014年10月,30岁的刘义宝辞去他在国企稳定而且收入不错的工作。他来到青岛,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与传统创业不同,刘义宝创业做的是新媒体。目前团队只有两个人——他和妻子。一个负责内容编辑,一个负责商务洽谈。借助自己此前创立的微信公众号,他去年的收入达到几百万元。

  夫妻一起辞职“下海”

  这位拥有140多万粉丝的“大号群主”(影响大的微信公众号主人)看起来挺“朴实”,肤色有些黑,穿着夹克棉衣、格子衫、牛仔裤。

  刘义宝的老家在辽宁省鞍山市的一个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之前他经常下地帮大人干农活。2004年,刘义宝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习中文。2008年毕业后,应聘到烟台一家港口公司做企业宣传。

  公司在小县城,消费低,房价也不高。他和妻子是大学同学,两人年收入10多万元,在当地算是“中产”。如果没有“意外”,在那里安逸生活是很好的选择。

  这位自称是个“比较保守”的人,却在不久前下决心突破自己,和妻子一起辞职开始创业。辞职那天,在离职率很低的国有公司引起了轰动。

  让刘义宝辞职的底气,来自他经营着一个年收入达几百万元微信公众号和方兴未艾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市北区延吉路租下一间写字楼,注册公司,“下海”创业。

  “玩”出来的新天地

  刘义宝内心是“有点文艺追求的”。大学期间,他经常在校园论坛发表自己创作的帖子,是当时校园论坛的名人。其中一篇帖子成为一时热帖,使他认识并追上了读计算机专业的妻子,这在同学中传为佳话。

  读中文的人大多有一种分享欲望,希望把自己看到的喜欢的内容让更多人看到,刘义宝也不例外。靠着这份简单的分享欲望,他大学时逛论坛,有了微博开微博。后来有了微信公众号,他就注册账号,成为最早一批注册公众号的人。新的网络传播方式让他能够放大自己的业余爱好,推送的一些走心的文章和图片让他有了第一批忠实的粉丝。

  注册公众号后的一段时间,刘义宝只是偶尔推送一些文章或图片。从2013年3月开始,他开始正式运营账号,每天推送一条单文图,这些经过他细心挑选的文字、图片“触痛读者柔软的心底”,每天都有缓慢的涨粉,经营半年左右,他的账号有了几万粉丝。

  这时他意识到单靠自己终究做不大,开始考虑和其他大号互推,他试着申请加入一些运营公众号的群。在这个圈子里,他认识了很多大号的群主,参加了一波又一波的互推,粉丝增长开始井喷。到2013年年底,他的微信公共账号达到了20万粉丝,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公众号。

  刘义宝对它的定位是“只关风月”,每天推发美文、世界各地的美景和生活、各种有趣的工艺品。这让他避免了一些麻烦,也让他的受众以年轻女生为主。一次投票后发现,其中女生占了八成。很多粉丝还加了他的个人微信号,他说从他们发的朋友圈看出,这些大多是喜欢旅行、摄影和文字的文艺青年。

  广告年收入几百万

  庞大的粉丝群和独特的受众群体,让刘义宝获得了巨量资源,“根本没敢想”。一些朋友知道后,便帮他参谋商业化,建议公众号要落地做电商才有出路,每天这么多流量空跑十分浪费。刘义宝也心动过,但另一位朋友提醒他,既然是订阅号,就是媒体,就应该发挥媒体的功能,应该专注于媒体品牌的影响力。

  这席话点醒了刘义宝,他对自己的账号开始有了更清晰的定位。“我没有做电商的货源、渠道和相关的经验,所以那条路并不适合我”,刘义宝说。

  这样定位后,对广告客户也有了严格的选择,只接受品牌广告,广告内容还要做得很软才行。即使在这样的标准下,每天仍广告不断,拒掉的广告更是有几十个。这种不急于套现的做法为刘义宝赢得了更大的市场,很多高端品牌愿意跟他合作,光去年一年的广告收入就达到几百万元。

  从数据看到,他的账号文章不仅阅读量高,而且得赞总量也非常多,有时一篇能达到三千多“赞”,这在国内的账号中十分少见。他将这些归结于自己对内容的挑剔,不走有数量没质量的歧路,长期坚持下来,已有了比较稳定的阅读群体。

  虽然获得了很大收益,刘义宝却还是有很强的危机感。他说,现在每天推送的图文中原创的内容不多了,很多内容都是向国外新媒体学,或者看到国内同行推送后阅读量很高,自己直接拿来用。这些虽能满足现状,但将来可能涉及到版权问题或政策风险,“不敢说半年后还会这么好”。

  从正式运营账号后,刘义宝从未间断过一天,大年三十外面放着鞭炮,他在家里推送内容。平时工作再忙,他也会要熬夜去做内容。在他的手机里,关注了500多个公众账号,每月用10G流量去看。两年多时间里,他没有旅游过,出差时也得背着电脑。

  刘义宝透露成立公司后,他准备招聘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创业,这样自己可以抽出时间在内容和创意上下工夫。转战青岛,他前后只用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选址和注册。他认为,互联网时代要有执行力,有一个想法就必须马上实现。
八零后创业案例相关文章:

1.八零后励志创业故事两则

2.80后自主创业故事3篇

3.80后创业真实故事3篇

4.三位重庆80后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

5.80后穷小伙创业的故事3个

63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