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创业故事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85后创业者的创业故事,从他们的创业事迹中或许能对创业有所收获帮助。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5后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深度:一个深圳“85后”创客的创业故事
(一)老家的日子
我老家在河南柘城,比较巧的跟首富之子王思聪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也就是1988年1月3日,但农村都是按照农历,这样算我是生于丁卯年十一月十四。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至今我还记得没有菜吃,沾着油加盐水啃馒头的情景,还有挖地边的苋菜下面条、蒸着吃马齿苋,现在想起来也真是美味。
我上学的时候已经8岁了,小学成绩还行,还记得一年级班级里80多人,我考了第五名。小学五年基本上都名列前茅。在小学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到冬天,班级教室窗户上的风就嗖嗖进来,玻璃坏了,也没人换。我们就会回家拿些化肥袋子和钉子,自己把窗户补起来。教室的窗户就像衣服上的补丁一样,这一块,那一块,各家的化肥袋子颜色还都不相同,白色的、橙色的、青色的,氮肥、磷肥、尿素……煞是好看。
我爸那时候去北京建筑工地打工,一到农忙的时候就回家。小时候总是特别喜欢老爸晚上坐火车到家,背着大袋小包,里面装着泥瓦工所用的我都叫不上名来各种工具,还有各种螺丝钉、扳手,你永远不会知道老爸的背的麻袋包里存了多少这种小玩意,这是我小时候最好的玩具。
我们那里没有初中,所以只能到镇上去读。我们村到镇上有8里地路,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就可以。初中三年,我已记不得骑坏了多少自行车。我家没钱,买的自行车都是二手的。一到冬天,链子就各种打滑。但是更惨的还是路上突然下起暴雨,乡道两边都是田地,躲都没得躲,只能搬着自行车躲进一个桥洞里,但是里面都已经积了很深的水。
初中我记得比较深的一件事是,母亲在我眼里平时是一个基本不会跟人吵架的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村子里跟乡亲们相处的都很好。母亲去村里门市部买东西,结果人家找给了她10块钱,母亲不认识假钱,我一看知道是假钱,就告诉了母亲。母亲就拿上10块钱找过去,和人家吵了好久。但最后也是没解决。
小学五年,初中三年。我只有两本课外书,一本是汉语大词典,我还记得是我闹了好久,父母从镇里新华书店买的,15块钱。一本是拼音袖珍版七十回《水浒传》。没有书看,汉语大词典都被我翻烂了,我的繁体字修养和对中国历史的爱好了解(附录有朝代纪年表)都是从汉语大词典上获得的。初中教学楼有一间小型的图书馆,但是常年锁着,自我初一下学期发现有这么个地方,到我初三毕业,那里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曾试想着几百次方式进去,做梦都梦见自己可以穿墙进去看书。你想,一个地方你天天可以路过,但是就是不能进去看,一个憋了三年的愿望都从没得到满足过,所以我一出去打工就先找图书馆,一到周末就整天泡在图书馆。而且是从早上到打烊,中午一般都不吃饭。
我初中成绩还好,基本每年都能在第十名左右。而且特别喜欢历史和地理,有次期末考试历史考了98分,地理考了99分,我们校长还特别询问了有没有抄袭,表示不敢相信。但到初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分重点班,我们村子里的几个同学都没分到重点班,加上当时农村流行上大学也没用论,我就私自决定转到非重点班了。非重点班的特点就是——谁好好学习,就拉谁下水,老师对我们班也基本放弃了,结果也是不出意外,那次据说是历史上中考班级平均最差的一次。
(二)一到深圳
2004年我跟着一个同村人的介绍来深圳打工,他在一个仓库做仓管小组长,我就在仓库里做清洁工,不是只清洁,偶尔帮忙拉拉货,盘点货物什么的。也有没事的时候,就拿一个包装箱的纸,往货架上一铺,可以睡几个小时。那时工资只有700,生活过的很拮据。所以我只干了七八个月,就跳槽到了旁边一家礼品盒厂,礼品盒都是木材做的,灰尘很大。但是工资上升到一千二三了,我还是挺开心的,而且厂不大,也自由。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厂里认识了几个朋友,有的会上网的,教我去附近网吧上网。我在老家里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电脑,同学家有买小霸王学习机的,我都新奇的不行,但是要50块钱,太贵了,就没敢给家里要。一个工友就带我去上网,教我用OICQ,教我打开网页,教我找到存放电影大片的文件夹,真的是感谢他。加上我去图书馆把电脑类别的书都看一遍,就基本精通了,而且还向黑客方面发展了一下,当时电脑报经常结集出黑客方面的书,我有时候一下午都在图书馆看这方面的书。我有一次把网吧装的QQ都用工具软件反编译了,然后把和好友视频时的初始画面换成了我的照片,看到网吧里大家QQ视频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我的照片,真是太有成就感了。
但不久我就因为在搬木板的时候,绑木板的铁皮拉割到了脚后跟,很严重,路都不能走了。工友赶紧背着我去看医生,然后每天换药,就这样休养了一个多月,脚才能正常走路。
伤好了之后,我觉得这里比较危险还是换个地方吧。我就去龙华人才市场,三和人才市场找工作。当时龙华汽车站那里真的很乱,光天化日,大街上都有社会人员拉拉扯扯要钱,有次拉住了我,但是我挣脱了,因为是有很多车我冒着危险横穿马路,他骂了一句就没跟过来。然后我就去了一家叫精裕塑胶的厂。但因为之前脚后跟受伤一直没上班,离职的时候只拿了很少的基本工资。到精裕厂的时候,身上几乎没钱了。
没吃的,秋天渐冷又没被子,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当时我只能一天吃两个包子,饿的不行,在楼道里捡离职员工扔的被子盖。精裕厂是一个大厂,我们经常被调来调去,一会儿干流水线装配工,一会儿拉叉车干包装工,白班和夜班也都有。我在精裕干了两年多,工资也渐渐涨了起来,对网络也渐渐上瘾了,有时候一下班就去网吧,有时候也会通宵。
这是在福永和平村。我当时看到一个新闻说是在白领的标准是月薪3000元,所以当时的目标就是能和主管们一样,月薪3000,成为白领。当年有个帖子是《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很励志,我也想尝尝咖啡是什么味道。
后来因为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要离职,他去了观澜横坑的一家MP4小厂,他说那个厂比较好,我不久也离职加入了那家MP4厂。厂里只有四五十个人,比起精裕这样四五千人的大厂小多了,也很有新鲜感。我当时对电脑操作已经很熟练了,所以我当时负责烧机,就是给MP4安装操作系统,还有存入测试的文件,当时我可以说也什么都干,人比较少嘛,也干干检测,装配。厂里的对面是铺狗坑,一个很蛮荒的原始森林,我们一帮工友经常去山里面玩,里面有几个大坑,水浅的时候还可以去捉捉小鱼,那是我从老家出来以来打工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了吧。几个玩的特别好的工友,现在仍然有联系。
当时大家的关系真的都非常融洽,南方有一种叫臭虫的虫子,这是我们北方人没见过的。当时工厂的宿舍有很多臭虫,床板之下成堆成堆的,喝血喝的肚子鼓鼓的红红的,大家都被咬的睡不着,我们工友就半夜里一起起来捉臭虫,然后用打火机烧。还有就是有一位工友有一台台式电脑,我们一帮宿舍工友每天看《我和僵尸有个约会》,至今难忘马小玲的大长腿,看剧能看到凌晨一两点。一边喝着啤酒,吃着花生米,一边看。
好景不长,小厂后来因管理不当倒闭了,我又开始找工作。其实当时很想去富士康,里面美女多,工资高,但是我上网日久,眼睛已经非常近视了,富士康严格的体检根本过不了。因为之前去过关内几次,知道关内很干净很漂亮,和关外工厂林立,灰土遍天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所以我再找厂的目标就是,一定要找个离关内近的。
然后就找到了离白芒关很近的,离关内南山区很近的西丽阳光工业区的一家叫和而泰的工厂,这已经是2009年了。
(三)百度之前
和而泰环境是我这些经历工厂之中最好的一家,干净整洁,老板据说是哈工大的,而且经常会办一些员工的拓展活动。
管理人员也都可以说比较有素质,比较亲善。和精裕那家的管理人员形成鲜明对比,精裕的主管会骂你们这些笨猪!拉长甚至会上班时间敲打你。
我进和而泰先做装配工,做了几个月之后,一个老乡先做6S专员的,因为升职做了拉长,所以推荐了我去做6S专员。6S专员是一个比较轻松的活,就是看看哪里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质素养安全这些)做的不到位,整理一下。然后就是换换化学品,很多时间可以跟QC美女们聊聊天什么的。
工厂里有个宣传栏,都是很久没有更新内容,灰尘都积攒了很多。我就想,我这空有这么多时间,不如揽点活充实下自己。我就战战兢兢的去了人事部,我说,我看宣传栏那里长久不换对公司形象也不好,我想义务帮公司维护更新下宣传栏。公司人事大姐说好啊,我每个月给你加100块钱的奖励。我说不用啦。
然后就是每天中午我都会吃过午饭之后,大家在午休的时候我就会去厂里的网吧做宣传栏的内容,先排版然后存到U盘里,拿到人事部那里打印,有时候我也会自己写些文章放在上面,像大家去爬羊台山的游记。直到我离职前,宣传栏的更新一直没停过。
我很早就开始用百度了,可以说是百度的超级粉丝,因为自己很多知识都是通过百度搜索获得的,2006年百度百科上线以后,马上就去编辑了,我觉得这是对百度的一种反哺。特别是看了搜索引擎9238(百度产品副总裁俞军 *)的求职信以后更是对百度粉的不能行,我觉得,如果有一天如果能够加入百度,那真的我的人生就圆满,我就知足了。
2010年3月份,一个叫碧海风的百科网友加入百度百科了,他只有大专文凭,我问他,你怎么加入百科的?他说,我给百科写了一封求职信。我说,你能,那我也试试!
后来我听百科的老大偶然提起,说,招聘上是写的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但对于没达到学历的,有胆识应聘的,你可以不在乎招聘的要求,我们也可以不在乎学历。既没学历,又没胆识,这样的人我们不会要。
(四)百度生涯
然后我找了百度百科的运营负责人百科船长冬平,冬平说先给你做一下笔试,正好快办百度百科四周年用户活动了,到时候你顺便来面试一下吧。参加完百科四周年的活动之后,冬平说等通知吧。我就忐忑的回到了深圳,又想梦想成功加入百度又想我初中学历,奢望什么呢,根本不可能。
我们住的宿舍里有7个人。有一天下班之后,大家各自冲凉洗衣服。我的诺基亚3230突然收到一条百度的短信,看到之后我都要高兴疯了,我告诉大家:我要辞职去北京百度了。大家先是都不太怎么信,然后就围过来看短信,问我怎么做到的,我就说就编编百科词条什么的,然后大家就说恭喜我,说你行啊,有的说那我也得学学怎么编词条。第二天我到工厂就提了辞职,我说要去北京要去百度,主管说,现在传销多,你可当心不要被骗!
我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百度大厦那里已经是下午了,但是我没进去。我直接去唐家岭找房子去了,我在来北京之前已经搜索了很多租房子的信息了。我在深圳是从没租过房子的,都是住工厂宿舍。当天实在是太累太晚了,就在唐家岭先住了一夜。
第二天就去百度参加入职培训,像梦幻一样,这种感觉足足持续了一年有余,我都不敢相信自己成为了百度人这件事真的。我在周末去找了史各庄的农民房,很简陋的一间房子,住了八九个月。后来又搬到了北边的朱各庄。
业务上基本没什么培训,感觉进入百度就像一个婴儿,然后百度马上把你推到水里,你就游吧,看你本领。我进百度之前就一间编辑了几千个词条了,所以这都不能算是挑战。之后我又转用户运营,负责百度百科最高用户团队百科蝌蚪团。我是从百科蝌蚪团出来的,所以对这个组织非常有感情。我接手的时候百科蝌蚪团奄奄一息,在内部定位就像鸡肋一样,我大胆启用蝌蚪团新人,扩大规模,创建百科讲堂、百科月刊等运营形式,到离开的时候,蝌蚪团几乎已经是百科最活跃的组织了。当然这都离不开引导我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导师百科船长冬平的细心教导。
我记得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入职百度首先要有离职证明,我到入职的时候才知道,和而泰远在深圳,邮寄也来不及。怎么办?我想到了唐家岭的数码照相馆,入职前拍照的时候我看他们柜台那里有一个公章。然后我就去了那家照相馆打印了离职证明,交钱的时候顺手拿来他们的公章盖了一下。这样就有了离职证明。
到2012年的时候,我加入百度已经快2年了。这时原百科的负责人肖指导和冬平都调去贴吧了。然后有一些新的运营同事调入,我们相处的不太愉快,我是蝌蚪团出身,我学到的运营技能也是把我们的用户当成朋友一样,但是有人表面跟用户融成一片,背后又骂用户怎样怎样,我觉得这样很虚伪。恰巧我在刷微博的时候,刷到程苓峰的微博说,一个叫李岷的朋友准备创立一个虎嗅网,宗旨是“精选、有料、干货、有用、细节、内幕”,我一看就知道能写出这样的宗旨的人,一定是懂内容的知己。
因为百度百科是UGC的形态,是用户贡献内容,一个好的内容版本,很快就会被一些低端的用户修改,而且百科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虎嗅网的上面的宗旨,其实表达了一种精英贡献内容的方式,就像淘宝和京东一样,彼时我坚定的认为PGC(精英贡献内容)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于是我在2012年5月份正式加盟虎嗅网,当时虎嗅网在惠新西街北口包商银行后面的一家民居办公,网站还未上线。除了几个中企系的编辑和技术,还有实习生潘乱,就只有我一个运营人员。
网站上线后我就负责一起运营的事务,换友情链接、SEO优化、运营推广微博微信、从知乎上拉能写长文答案的作者来写稿和评论(话说我知乎的马甲因此被封禁了几个)。当时我已经住在天通苑西二区了,上下班都要1个小时左右,而李岷又要求很早上班,但我下班之后还要要忙到12点多,发微博(不知道有定时发送工具啊)。所以整个人特别累,而且工资也并不是多高。
到2013年春的时候,我就跟当时负责商务的李阳林商量离职的事情,她也觉得虎嗅的工作和压力比之前在中企重多了。
(五)二到深圳
还是刷微博,在4月份的时候,我看到雷锋网在招运营,于是就跟林校发了个私信,我说我现在在虎嗅网,想离职回深圳加入雷锋网。他说好,然后我没有怎么面试就加入雷锋网了。雷锋网当时还在深圳留学生创业大厦。再又搬到华强北,最后搬到现在的科兴科学园。
先到雷锋网的时候也是负责运营,主要是新媒体运营。后来雷锋网做了知趣网,智能产品数码电商网站,我负责策划推广的事。当时我发现各个渠道对比,微信公众号广告所带来的订单数,可以是其他媒介的四五十倍之多,认识到这个,我就有意识的收集微信公众号大号的联系方式,未来方面投放广告,我把这些微信大号都拉到了一个QQ群里,其时wemedia联盟已经渐渐起来,所以我也给我的微信大号QQ群取名叫碉堡新媒体联盟,得益于我之前积累的人肉和运营能力,现在碉堡新媒体联盟社群已经有3个QQ群,10多个微信群,5000多微信小编,是最活跃的微信小编社群之一。
2014年9月份的时候,我又被调到雷锋网旗下的爱搞机社区做运营负责人,但很多事都做不了主。为了找一些推广的灵感,我去参加了一下深圳3W咖啡的创业早餐会。台上有一个90后小男孩在做一个网址导航的创业路演(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路演是这样的)。看的我惊呆了,这什么玩意儿啊,完全没有用户需求、用户体验这些东西,而且创始人完全没在公司待过,就敢出来创业?这TM也能创业。当时我就豪气上涌,还是让我教教你如何创业吧。
平时我喜欢搜搜APP应用市场,因为微信比较火热,我当时就想微信生态除了微信还有什么比较火,看了几个安卓的应用市场,发现除了微信,就属微信表情最火了。但现在市场上的微信表情都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所以我就写了一个微信表情的商业计划书,当时只有这一个想法,团队也没有。正好当时深圳晚报和浙报传媒正在联合办新媒体创业大赛,我就把微信表情的商业计划书投递到了新媒体创业大赛的邮箱。
没想到竟然收到了邀请参加比赛的通知。我想深圳牛人济济,怎么可能会轮到我呢?就私下问了大赛的工作人员姜豆豆,我说,这次是不是报名的人比较少,所以拉我去凑数啊……,她说报名的有200多个,200选20个参赛。我才稍稍放心,同时我觉得也证明我这个想法是可行的。
参赛最终止步于前10,但是大家反响都比较热烈,跟很多投资人交换了名片,结束的时候,很多投资人包括一个报社的摄影记者,都说我们可以谈谈投资的事。这些是我是背着林校在周末干的,当时我还没从雷锋网离职。
回来我跟林校说了一下,林校说,你把爱搞机社区搞好,来年支持你创业。我想雷锋网都是熟人好沟通,有技术,有场地,有媒体资源,何乐而不为呢。就暂时推掉之前沟通的投资人,专心做爱搞机社区。但过了几个月我发现林校不再提支持我创业的事,反而是说了很多次让我一直留在爱搞机的想法。后来偶然一次跟前知趣网一位前同事聊天中知道原来林校也跟他表达过同样的意思,他后来等不及辞职了。
我一听这样创业可能没戏,就不久后也提出了离职。再做微信表情感觉没意思了,同事建议我做做微信公众号的生意,我手上已经有三四千个微信小编,做起来会更有成功的把握。我就听从了这个建议。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创业项目——淘公号。
在雷锋网是我成长最快的一段时期,自己的角色和负责的内容也一直在变化,这跟林校的知遇和栽培都是分不开的,林校真正给我以发挥才华很大的自由,这是我非常一直感激林校和雷锋网的地方。
一边跟我认识的投资人联系,一边跟我的一些前同事谈谈我创业的事,看有没有可能一起做事。前百度同事制药、前雷锋网同事张梅、前雷锋网同事西西(8月份加入)和他的朋友照明,凑足了五个人,找了一个朋友的免费的场地就开始办公了。
不久就联系上了一个土豪投资人,传统企业出身,听了我的计划,然后也见了团队。约定尽快签协议,尽快敲定60万天使投资。我们都很高兴,每天翘首以待,一方面找了外包团队开发网站,一方面先用碉堡新媒体联盟的名义做微信公众号的营销推广。但是两个月过去了,投资人一直在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推脱,我们意识到,这笔投资可能会黄了,赶紧联系其他投资人。果不其然,不久后他说我们的项目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创业泡沫风险大,好多创业公司都倒闭了,不投了。
家里之前说有笔七八万的积蓄,准备等我结婚的时候用。我打电话跟家里说,妈,我创业了,但是需要一笔钱。我很担心母亲把我当成传销人员要钱什么的,但母亲丝毫没有怀疑,只是一如既往的嘱托我,在外面一个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母亲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年纪也大了,很多字都也不认识。会用手机,但不会用短信,更不会用ATM。由于数额比较大,所以我决定这时候回老家一趟。
由于深圳这边也有很多事,我下午到老家,然后就急急忙忙到银行办理了转账汇款,我们家只有八万,我说八万可以了,其他的我想办法,母亲怕我为难,早早的跟亲戚借了两万,坚持要凑够十万块给我。第二天下午就要再做火车回深圳。我们家只有一个电动自行车,母亲坚持要骑着电动自行车送我到镇上坐汽车。家里的苹果都是黄黄面面的,不好吃所以我不想吃。母亲说,你上火车,给你带几个苹果路上吃吧。我说,火车上有卖的,不用。然后我就上了安平镇到柘城县的汽车。汽车一般等准点再发车,还有几分钟。母亲来到汽车窗户旁边交待嘱托我在外一个人要注意安全,过马路时一定要两边都看这些。然后我说,知道了,你早点回家吧,汽车等下就开了。
母亲说好,然后就骑着电动自行车走了。过了一会儿,汽车还没走,母亲转了一圈又提着一袋苹果,从车窗上递给我。说你坐汽车的时候吃。
望着母亲一个人骑着电动车蹒跚回去的背影越来越远,我想到了朱自清《背影》,以前觉得就是一篇很一般的文章,现在是真正的理解背后的厚重。
父亲和叔叔们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剩的都是老弱病残和妇女,种地收割都是母亲和婶婶、大娘们一起在做。特别是遇到旱年,虽然现在农村打了各种机井,但抗旱主要是靠人来,几亩地有时候都要抗通宵,很辛苦。收玉米也都是母亲一个人收起来放到车上,然后骑着电动三轮一车一车的拉回家。
到2015年6月份的时候,我的创业团队已经三个多月都没发工资了。但是团队中没一个人埋怨。幸运的是,我们很快跟大米创投的艾民签订了投资协议,投资款也很快就打到账上了。
虽然我们拿的钱不多,虽然我们的办公室还很简陋,虽然我们招不到技术大牛,虽然创业维艰,但我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深圳的这篇热土上,我们一定会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现在我正在和西西一起做一个深圳新媒体联盟的项目,希望可以为更多对新媒体行业“念念不忘”的深圳新媒体人服务,帮助他们更快发展和成长。
85后美女创业者:有美貌但不走捷径
创业就是做好玩和酷的事情
不久前,朋友引荐我认识了一个86年出生的女性创业者,她的名字叫做欧阳墨璃。初见欧阳墨璃让人感觉很惊艳,肤白貌美,干净利落,典型的重庆美女。所以,很难将她与创业公司CEO的身份联系在一起。而我最大的疑问是,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为何她偏偏要去竞争最为激烈的移动互联网行业进行创业?
事实上,她此前已经有8年的工作经验,在上海的外资企业里做了3年的市场工作,并且还创办过一家30多人的广告公司,这次创业相当于是二次出发。至于为什么这次会选择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创业,欧阳墨璃给出的答案是,以前做的事情感觉都不够酷,做移动互联网创业以来,虽然辛苦但却始终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玩很酷的事情。在与她的谈话当中我得知,她是属于比较会玩的人,爱好也十分广泛,打太极拳,研究国学,大学时甚至还组建过乐队。追求酷和好玩,或许是她骨子里的东西。
她的创业项目叫速位,是一套软硬件相结合的餐饮o2o闭环解决方案,主要解决的是白领午餐问题。在软件端,通过App或微信服务号,用户可以选择附近的快餐厅直接进行点餐和支付,而在硬件端,他们免费提供给快餐店一台装载智能系统的配餐机。用户可以在去快餐厅的路上下单,并实时追踪配餐情况,到达快餐店后,通过微信扫描配餐机上二维码或者输入下单后收到的密码就可直接进行取餐。
按照欧阳墨璃的说法,从下单到取餐,整个体验不超过5分钟,并能够使得快餐厅的运作效率提高30%左右。目前在重庆6家快餐店在进行测试,每家店日均订单已经达到150。下一步,她和她的团队将会把项目进一步推向全国,最终要覆盖十万家快餐厅。
目前,他们的推广模式是向快餐厅免费提供一个装载了智能系统的餐柜,而一个智能餐柜的成本接近2万元,并且还向用户提供补贴,每个订单打7折。如果按照推广到1万家餐厅计算,这需要至少投入2个亿。而他们推广的餐厅越多,需要的补贴资金也越多,这将又是一个十分烧钱的行业。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也可能成为他们的护城河之一,因为一旦取得先发优势,将很难被竞争对手复制。
20人创业小团队怎能玩转千亿市场?
不过,说实话,尽管我对欧阳墨璃以及她的团队的项目感到敬佩。但是,在我刚到听到这个项目时,第一感觉就是这个项目太重量级,需要同时满足B端用户(快餐厅)和C端用户的需求,这将不是一般的创业公司所能掌控的,这需要兼具经验、资金和实力。而他们仅仅是一支20人以下的创业团队,在餐饮这个千亿甚至万亿市场当中,真的能分到一杯羹吗?
随着与欧阳墨璃谈话的深入,我终于有些理解一个由85后的女性领军,偏居西南的创业团队,为什么敢在餐饮领域玩这么重模式的O2O创业了。按照欧阳墨璃的的观点和我的理解,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1、互联网巨头们提供了基础服务
首先是像腾讯、百度等大平台搭建了成熟稳定的基础性的服务,这使得创业者能够借助他们的开放平台,进行简单快速的定制化的开发,而不用在开发最底层的基础服务,这使得创业者的新产品上线速度提升了。
比如速位产品,一方面他们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发平台,开发了他们的服务号,可以让用户通过微信就可以享用他们的服务,另一方面他们无需单独开发自己支付系统,借助于微信的支付系统,就能够快速的实现线上支付。这都使得他们产品的上线时间大大缩短,开发成本也降低了。尽管他们开发了单独的App,但目前的订单量,大约有50%是来自微信服务号。
2、传统商业触网需求旺盛,市场正在成熟
其次,线下传统企业特别是餐饮业对互联网的接受程度正在不断提高。欧阳墨璃说这要特别感谢当年的“百团大战”(指团购网站之间的价格战),帮助他们深度教育了餐饮市场。这才使得他们的项目能够被快餐店老板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缩短了他们开拓市场的时间,也为他们这样的创业团队在教育市场方面节省了很多的成本。
欧阳墨璃还认为,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形成也是市场成熟的表现。这主要应该归功于滴滴和快的两家打车软件的从2013年开始的”补贴大战”,这使得一二线城市的移动支付用户快速的普及,并广泛深入的教育了移动支付市场。这为他们这样的需要在线支付的一个餐饮O2O闭环创业团队解决了最为重要的支付问题,扫清了障碍。
3、价值观一致,能力互补的团队
此外,除了欧阳墨璃之外,她的团队其实还有合伙人。欧阳墨璃主要负责公司的整体运营管理,还有合伙人负责产品和运营。按照欧阳墨璃的说法,他们团队的能力相当互补,基本上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价值观一致,都希望能做些好玩和酷的事情。而在创业初期,欧阳墨璃和团队曾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足足面试了二百多个人,才精挑细选的招了首批员工。因为他们希望找到的员工不只是为了钱,而更应该是认同他们创业项目的价值,甚至是有改变世界的梦想。
不过,欧阳墨璃也感叹,创业注定是孤独者的游戏。有时候也会有种孤独感,甚至会怀疑自己创业时的选择。而且在产品的上线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坎,但速位团队始终是互相信任和鼓励,并且坚信一定能将这个项目做好。并且,欧阳墨璃认为,在O2O这一创业领域,未来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像BAT这样的千亿美元市值的巨无霸公司,但是却极有可能诞生数十个市值在50亿美元的垂直型巨头公司,她希望他们会是其中之一。
这就是我认识的一个85后女性创业者欧阳墨璃。在她这里,我听到和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对于创业的极客精神。有思想也有执行力,身负美貌而不走捷径,只是低调踏实的一步步的去接近目标。而这也刷新了我对年轻创业者的认知,实际上,在这个剧烈演变的社会里,5年很可能就有一个年龄界限。与90后的浮夸大胆和80后的稳重老成相比,85后的创业者兼具两者的特色,既敢想敢做又务实肯干,他们或许才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创业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