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的七大误区
互联网创业的七大误区
受互联网成功企业上市的神话影响,很多热血之士选择了做互联网企业作为实现梦想的方式。今天小编整理了互联网创业的误区相关资料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互联网创业的七大误区
误区一:环境骤变固步自封
许多创业企业的致命危机往往在于当市场变化时没有及时调整,从而被用户抛弃。曾经红极一时的开心网、维络城便是如此。
当初开心网凭借“偷菜”、“争车位游戏”风靡全中国,抢占白领市场,成为SNS市场与人人网齐名的社交网站。但开心网蹿红后,遭遇了“真假开心网”之争和新浪微博上线两道坎。无论是山寨开心网的人气分流,还是新浪微博上线,都让开心网元气大伤。与此同时,开心网内部创新不足,在红极一时之后,没有超越2009年之前的创新。
主打优惠券业务的维络城也同样遭遇了过山车般的窘境。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维络城传统的打印纸质优惠券的核心业务逐渐被手机APP所取代,面对这样的环境骤变,维络城没能及时调整并开展新的业务。这让维络城的失败几乎成为了必然。维络城全盛时期,其在北京的终端设备数量最多时曾超过1500个。但后来,网点只剩下两位数。随着终端机器的消失,维络城公司也从最高峰时的2000多人缩减到与嘀嗒团合并前的不到200人。
误区二: 自己假设的市场需求
找准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是创业的第一步。创业者起步阶段的市场调研缺少严密的数据分析,而是凭直觉判断,甚至是从自身需求出发判断市场,这中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误差。
曾经创办世纪佳缘网的龚海燕是资深创业者。10年前,龚海燕创办世纪佳缘的缘由是自己找不到对象,通过世纪佳缘,不仅她自己找到了幸福,也让千万世纪佳缘会员有情人终成眷属。10年后,当龚海燕再用这种思维路径去思考下一个创业方向时,她想到了自己在英语上的短板——口语不行,决定再次从自己的短板着手创业进入外语培训市场。
2012年12月,龚海燕辞去了世纪佳缘CEO一职并宣布将二度创业——成立91外教网。依靠龚海燕在世纪佳缘时期积累的名气和资源,91外教成立不久便获得了来自徐小平的数百万天使投资,半年后又拿到网易资本领投的400万美元A轮投资。凭借着大笔资金的注入,91外教很快拥有了超过百人的精英外教团队,月营收也达到了百万级别。在有过世纪佳缘的经验教训后,龚海燕这次对于商业模式上的问题分外敏感。当她发现91外教也进入瓶颈后,便迅速思考对策。虽然当时91外教拥有的会员大概10万出头,但依然无法在在线英语培训领域中脱颖而出,同质化竞争严重;而且10万会员里的付费用户仅有千人,单薄的模式无法继续支持营收实现新突破,潜力已殆尽。
应对这一误区,分析人士认为,创业者要找出用户真正的需求,不妨参考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概念,即“最简可行产品”——用最快、最简明的方式建立一个可用的产品原型,这个原型要表达出你最终想要的产品效果,然后通过市场检验,快速迭代调整产品。
“用两个星期使10个产品上线,产品上线后的一个月证明趋势很厉害,那就证明了你的方向,甚至证明了你的团队。”李欣指出,“所以大家一定要摒弃这种误区,去假设用户的需求,要去证明。”
成功的案例便是苹果公司,该公司在手机刚推出的时候是非常难用的,当时手机市场的龙头企业诺基亚认为这款手机不可能成功。但是它逐步改进、逐步完善,最终苹果手机占据了手机市场上的绝大部分的利润。
“大家不要纠结我的产品是不是需要打磨,好像酒香不怕巷子深,有朝一日待嫁时希望一鸣惊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很容易错失一个市场时机。”李欣强调指出。
误区三:先圈用户不考虑商业化
不少互联网初创者经常释放这样的观点:我们现在只为了抢占市场,先圈住客户,然后再考虑商业模式。
对此,抱团创投 CEO李欣表示并不认同这一观点。“所有的创业者都要明白,你运营的是一家商业公司,要对外呈现具体的收入和现金流成长。”
李欣指出,许多创业者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无所谓”,现阶段不考虑收入,不考虑商业化,不考虑成长问题,先圈用户再说。“我个人不太认可这样的创业理念,我认为成功的创业者创造的社会价值一定是有商业价值的,如果没有,那只能说明这个创业者还不够聪明。”
在市场既有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不少创业者在前期通过烧钱来培育市场,但这一举措在不同的项目中取得的结果却不尽相同,一些看似通过烧钱烧出来的用户,和企业黏合度并不大。
“用户的行为能够反映企业商业化的潜质。”李欣指出,互联网企业不能只盯着用户数量,“大家明白,公司存在的最本质的意义是增长,任何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归根到底就是制造成长”。
误区四:照搬国外产品
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在过去几十年走了一条C2C(Copy to China)的路,几乎所有知名互联网应用都可以在美国找到它的影子,许多创业者利用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趋势时间差,把一些硅谷热门的初创公司的商业模式移植到中国。比如近几年蹿红的预订酒店剩房的今夜酒店特价、面向短租客的爱日租、轻博客点点等。
然而,这些走“C2C”模式的企业,却也很容易遭遇到水土不服的尴尬。
今夜酒店特价初期学习的是美国红极一时的Hotel Tonight公司。Hotel Tonight在美国每个城市只做3家酒店,这种精品酒店模式可确保每个酒店都能获得大量的订单,从而加强话语权。今夜酒店特价发展初期,同样采用了每个城市只做少数几家精选酒店的方法,但实际效果却相差很多。为何?
今夜酒店特价的模式忽略了中美酒店市场的巨大差异。美国的酒店近80%都是品牌深入人心的连锁店,用户更容易感知到打折力度,而在中国,像如家和7天这样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占有率不到20%,独立酒店居多,在消费者不熟悉的情况下,巨大的折扣力度反而会让消费者质疑其体验。
今夜酒店特价的模式还忽略了中美交通状况的差距。美国的汽车普及度高,强大的价格因素刺激容易驱动用户开车到较远的地方住酒店,尤其在地域广阔的美国西部和中部地区。反观中国市场,并非人人有车,而且大城市交通拥堵,这扼杀了多数用户驱车去住很远的低价酒店的冲动。他们更在乎自己身边有什么熟悉的酒店,并且期望更多样化的比对范围。
于是,2011年中国版Hotel Tonight“今夜酒店特价”一上线就崭露头角,短时间内就拿到了百万用户量,但由于和携程的正面冲突以及其他原因,不断退守,最终在2014年初被京东收购。
误区五:对竞争抱有幻想
对于变化速度以分钟计算的互联网行业,对创业者最大的威胁便是竞争,许多优秀的项目都因为竞争而被行业中的“第一名”带走了所有。因此,在李欣看来,一些行业是不适合创业的,因为该行业的格局已经定下来了。
“包括苹果、谷歌、小米……这些企业在行业中的积累并不是一个初创者可以比拟的,他们对供应链、对技术、对人才的把控能力,不是一个初创团队三五个人拼凑起来拿个几千万融资就能够搞定的。”李欣强调指出,“在这种格局已定的行业中,创业者已经无法用激情去打动这个世界了。”
李欣指出,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中,因为有BAT三巨头的存在,初创者的竞争环境是很残酷的。类似BAT这样的大公司资本极高,拥有极强的技术力量、社会资源、人才团队,因此对于初创者而言,务必要考虑到这些潜在竞争对手的挤压,千万不要抱有幻想,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
如何避免踏入这一误区?在李欣看来,就是要做到细分领域的垄断。比如汽车之家就在汽车这样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行业中,实现了社群垄断。知识问答类的“知乎”,便令用户在由任何奇葩问题产生时第一时间想到了它。
然而,在寻找这一细分领域的同时,还要避免踏入另一个误区,那就是对垂直市场的判断出现偏差。一些垂直市场往往貌似存在机会,但事实上只是暂时的空白,一旦成为横向整合者的目标,创业者的市场空间就会失去。比如鞋类电商乐淘一度是垂直电商的代表之一,随着天猫、京东进一步做大,成为横向扩张能力更强的大平台,它就被迫开始转型。
误区六:把融资看成目的
如今,许多初创公司以获得融资作为企业成功的标准。然而,在成功的创业者眼中,融资只是创业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许多前车之鉴中,收获融资只让企业的失败来得更壮观一些。相反,许多创业者自力更生,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业内资深人士认为,融资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可以支持那些高速成长但用户无法创造收入的企业,而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许多公司真正需要的并不是钱。
在创业项目鱼龙混杂的时代中,对风险投资不负责任使用的情况,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在当前的网络融资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突出。一些创业者用自己的钱(尤其是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和用投资人的钱心态完全是不一样的。拿别人的钱来做实验,好像是自己拣了一个大便宜,但其实是损失了更多。拿别人钱做实验的人,会偏离一个创业者所必需的踏实谨慎的轨道,会比较容易像一个赌徒一样草率的做各种决策。可以想象赌的代价必定是失败。虽然没有损失自己的钱,但是损失了自己的时间,损失了自己在投资圈中的口碑,更可怕的是很有可能会滋长自己不务实浮于表面的恶习。
业内专家认为风险投资人可以分为两类:“事业型风险投资人”和“创业者型”风险投资人,创业者也分为两类:“真正的创业者”和“想要成为创业者”。“创业者类型”的风险投资人以他们所投资的企业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而“事业型风险投资人”则以他们自己的事业观为重。而创业不仅是创业者实现理想的过程,更是使投资者的投资保值增值的过程。创业者和投资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只有通过企业这个载体发展的过程,才能达到双赢的目标。
误区七:“+互联网”模式
谈到创业,许多人会不自觉地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似乎现在所有的创业项目捆绑一个网站平台和一个APP软件,用互联网收集信息,用互联网管理企业,用互联网招投标,就是互联网+企业了,就理应受到各种风投追逐。
10月10日—10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项目互联网+训练营第二期活动开始了。活动中,有20个优质项目从1000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获得训练营第二天现场路演机会。
在15分钟的路演时间中,2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创客精英娓娓道来他们的创业成果。他们或在打造海淘版京东,或是建构全国首家互联网教育分期平台,亦或是同城家具建材领域的货运顺风车……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创业梦”,并且都运用了互联网这一平台。活动现场,抱团创投 CEO李欣、永宣联创合伙人田野、新进创投合伙人洪弈、亚商资本合伙人钟志辉、天天投联合创始人丁劼作为强大投资团现场“把脉”,与当天路演项目直接对接。
然而,对于这些老谋深算的投资人而言,许多互联网+企业创业者,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便是以为运用了互联网工具,就可以颠覆整个行业,许多项目顶多称之为+互联网,而非互联网+。
交大安泰经管学院院长助理、EMBA项目主任任建标发言时表示,“其实,互联网就是一种生产工具,通过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智慧,为每个行业带来效率,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而且互联网也只是人用智慧发明的其中一种智慧而已,不是技术的全部。”
东方财富网董事长其实此前在公开场合中也指出了两者的区别,“+互联网”可以改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增加业务范围,但也只是+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创业只是物理反应。“+互联网”不是不会成功,但思维仍然是增加服务工具、增加性能、效率,创业者还只是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
因此,业内人士提醒创业者,仅拥有强势产品是完全不够的,运营、销售团队的短板也会影响产品的后续发展。另外,创业公司在战略上的布局疏忽不得,要制定清晰的产品规划,并且可以随机应变。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一直在各种变化的社交产品中迁徙,从BBS到IM,从SNS到微博,而微博的火爆,并不代表用户将长久地停留,互联网下一站在哪里,显然是个未知的命题,谁都不能完全抓牢未来的趋势。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互联网创业的七大误区的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