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百科知识 > 世界最大都市区

世界最大都市区

时间: 巩诗754 分享

世界最大都市区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指出,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和珠海等城市组成的珠三角都市区,已超过日本东京,成为全球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都市区。

  珠三角成全球最大都市区

  据香港《明报》网站1月27日报道,世界银行昨发布的报告称,2000至2010年,东亚地区有近两亿人口迁居城市,相当于世界第六大国的人口数。

  报告以《东亚变化中的城市图景:度量十年的空间增长》为题,利用卫星图像和地理空间地图编製新资料。分析显示,10年间,东亚地区的城市面积每年平均扩大2.4%,2010年城市面积达到13.48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城镇化在东亚占主导,869个人口逾10万的城市中,有600个在中国,其面积超过东亚城市土地总面积的2/3。

  报告指出,东亚地区共有八个人口逾千万的超大城市:即中国内地的珠三角、上海和北京;日本的东京和大坂;印尼雅加达、韩国首尔和菲律宾马尼拉。台北也名列人口数25大城市之一。而以广州、佛山、深圳及东莞组成的珠三角已超过东京,成为在面积和人口两方面的世界最大都市区,人口超过阿根廷、澳洲或加拿大,达4200万人。以人口密度计算,东亚都市仍以香港居冠,2010年每平方公里居住达3.2万人。

  报告提醒,东亚地区的都市化才刚兴起,非城市化仍占区内总人口64%,各国政府应注意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在单一都会区,而发展过程中的贫富不均问题也亟待解决。

  延伸阅读城市群珠三角:世界级智慧型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综合实力排名第二的珠三角城市群正走在世界级智慧型城市群的路上。图为从空中拍摄的珠海市情侣大道。

  国际先驱网1月13日报道

  现状:珠三角:多核驱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珠三角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和城市化进程的排头兵,聚集了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而三十年后,珠三角又肩负新的发展重任。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4》中显示,中国城市群综合势力珠三角排名第二。同时位列中国三大城市群,珠三角在经济总量上不敌长三角,在文化实力上逊于京津冀,打造世界级智慧城市群,底气何在?

  从单核驱动到多级梯队

  无论是京津冀城市群还是长三角城市群,人们都可以毫不犹豫地指出一个中心,但说到珠三角城市群,很难确定一个真正的强者,更多的给人一种群雄并起、百花齐放的印象。

  其实,如果将历史拉长,珠三角城市群曾先后经历过广州中心、广州澳门双中心、广州香港双中心,在改革开放后,则形成了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的四核驱动,加上正在崛起的珠海、佛山和东莞等第二梯队城市,又形成了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三大经济圈。

  另外,珠三角城市群并非只有城市,其城乡一体化在中国三大城市群中也是最充分的,形成不少镇级的“第三梯队”。

  就在去年8月,广东省住建厅公布了《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征求意见稿。《规划》中显示,广东将继续推行强镇扩权,将把珠三角地区符合条件的少数“巨型镇”升级为市,在不调整行政级别的前提下赋予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这一规划落实后,未来中国将有五级城市,从最高的正省级直辖市,到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和镇级市。“未来围绕着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地级市周边,将形成一批镇级市,成为像欧美的‘大巴黎’、‘大纽约’这样的城市群,形成‘新市镇’的概念。”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分析说。

  例如,东莞虎门镇和长安镇、中山的东升镇和小榄镇、佛山南海的狮山等镇,经济的发达程度已经完全达到城市的标准。镇改市将让珠三角城市群形成在全国独具一格的“第三梯队”。

  重大利好:自贸区获批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珠三角城市群正在从一个个离散城市织成的网,发展成为城市与城市间边界模糊、互相重叠的成片区域。

  “珠江三角洲已形成区域性城市群雏形,实现‘世界级城市群’目标定位的关键在于区域内城市从竞争走向协同,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果。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在对功能布局、基础设施、产业规划、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整体性综合考虑的同时,更要树立起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共识,以绿色、人文、智慧和宜居为导向,把珠三角打造成为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达到世界级水平的城市群,成为全球城市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大学教授许学强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近日,广东自贸区获批的消息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也将是一个重大利好。

  与天津、上海和福建相比,广东自贸区在地理空间上最为外向,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有望借助自贸区得到进一步增强。在林江看来,“珠三角一体化,已经做得较多的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融合,而通过几个平台共同建设粤港澳自贸区,将有利于加快整个珠三角不同城市之间市场机制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合作和整合。”

  一方面,珠三角城市群可以充分发挥与港澳互补的优势,加强与港澳的紧密合作;另一方面,加强城市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大珠三角”的整体优势参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合作与竞争,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城市区域。”广州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虹鸥说。

  前景:世界级智慧型城市群

  去年3月,新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要求,珠三角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智慧城市群建设和信息化一体化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下文简称《计划》),提出打造珠三角智慧城市群的构想。

  “到2017年,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通过地理空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各领域智慧应用的协同与对接。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成珠三角世界级智慧城市群。”去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的《计划》中明确指出了打造珠三角智慧城市群的宏大构想。

  为完成建设世界级智慧城市群的目标,《计划》还在三个大方向上制定了措施: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和推进信息网络一体化应用。

  而对于《计划》中提出的智慧型城市群目标,尽管看起来路途漫漫,但珠三角似乎已蓄势待发。

  在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上,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表示,广州目前已建成国家超算中心,天河二号等一批智慧城市新设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已经连续三次获得了TOP500全球第一名。

  “微信的总部和研发团队在广州,智能交通,智能港口,电子政府,城市的智能化管理等智慧新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州基于物联网完善智能交通系统,有效整合资源,为交通管理、市民出行提供了支撑,使智能、精细成为城市管理的特征之一。”陈建华说。

  如果按照广东省省长朱小丹所构想的“九年大跨越”,那么未来,珠三角城市群将“形成可叫板国际垄断寡头的信息化发展强大核心竞争力”,整个城市群的智能化水平也将不断提高,“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先导区域”。

  挑战:智慧城市群需要行政智慧

  不少城市实力壮大后,在继续发展中形成区域内城市过度竞争,而不能协调共赢。和很多城市群发展一样,这是摆在珠三角城市群成为世界级城市群面前第一大问题。

  “近二十多年来编制过多次珠江三角洲规划,并多以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这次全域规划之前应对前几次规划作一个检讨,哪些实施了,哪些在实施中,哪些还没实施,哪些根本就无法实施。检讨得好这次全域规划就事半功倍,也符合习所说的‘一张蓝图干到底’,彻底避免‘一届政府一张蓝图’的现象。”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许学强说,他指出打造珠三角城市群,必须进行珠三角的全域规划,而不是各自为政。另外,还要避免规划陷入执政周期,出现“一届政府一张蓝图”现象。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持同样的观点,“智慧城市群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数据共享、数据融合和业务交互的总平台,需要一个全方位的规划和设计。”他说。

  广州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虹鸥则认为,土地资源将成为制约城市群发展的重要“瓶颈”。通过研究,他发现珠三角建设用地快速蔓延,开发强度濒临警戒线,受地形和政策双重约束,新增建设用地空间不多。目前,珠三角仅根据地形条件分析的剩余适宜建设用地面积理论上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0%。如按过去十年的增长速度,大约可支撑未来20年的经济发展,但持续开发土地势必带来过高的开发强度和更大的环境压力。

  也有专家认为,在过去的发展中,佛山、广州等城市有着较高的土地财政依赖症,如果不能够及时刹车,恐将错过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期。

  毫无疑问,“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新兴概念让珠三角城市群更加亮眼,但若过度炒作,将会重蹈低效、重复建设的覆辙。中央网信办副主任王秀军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一些城市过度夸大了智慧城市概念对产业拉动作用。不少地区希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寻求新的增长点,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忽视了对区域比较优势判断,缺乏应用需求支撑的云计算中心、数据中心等概念性布局大量出现,可能带来投资和建设风险。”

  区域内城市竞争、智慧城市概念过度炒作和土地财政依赖惯性,能否破解这三大问题,将成为珠三角能否真正建成世界级智慧城市群建设的关键所在。

  延伸阅读内地楼市低迷 港人珠三角抛房产转投商铺

  中新网10月20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随着内地陆续放宽限购政策,楼市本该进入“金九银十”的黄金季节,在珠三角置业的港人却涌现起一股“抛楼潮”,有港人甚至愿意减价20万(港元,下同)求脱手房产。

  在珠三角拥有800家门店的中介家家顺控股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今年首9月,港人在珠三角的深圳、东莞和惠州等六市每月挂牌出售的楼盘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增2倍。部分港人转向珠三角商圈投资收益相对稳定的商铺。

  7及8月抛售达高峰

  报道说,今年以来,内地房地产市场低迷不振,尽管目前正值“金九银十”的旺季,央行又推出房贷新政刺激楼市,但是购房者仍持续观望。

  中原地产华南区董事总经理李耀智接受《文汇报》采访时表示,今年1月至8月深圳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下滑三成,而惠州、东莞和珠海也出现类似情况,一些开发商为了尽快出货推折上折促销。这无疑引起珠三角一些港人的担忧,许多精明的香港投资者开始陆续抛售房产。   报道称,受李嘉诚抛售内地房产等多重因素影响,许多港人担心内地楼市低迷。

  据家家顺发给《文汇报》的报告显示,今年1月,珠三角港人通过家家顺挂牌出售的房屋达197套,较去年同期的9套暴增了20.88倍。

  从今年1月至9月港人抛楼数据来看,整体上每月持续递增,明显远高于去年,并在今年7月至8月达到了抛盘的高峰。今年首9个月,珠三角港人累计在家家顺挂牌出售的房产高达4066套,较去年同期1334套增长2倍多。

  不过,港人挂牌出售的效果无疑受到市场低迷的影响,如8月份只有140套房屋成功交易,仅占挂牌出售总数的两成。

  报道说,其他中介也出现类似的情况。从这些数据看来,港人正在珠三角大量抛房,以避免房价下跌带来损失。

  多原因致割价脱手

  报道指,在此轮抛售潮中,许多港人是竞相割价抛售房产,除了担忧房价下跌导致资产损失外,一些港人出售房产后把资金转用于实业发展,也有部分港人因珠三角生活和养老成本等节节上升而卖房回流香港。

  因为一些港人持续抛售致一些楼盘的香港业主占比持续下滑,有的甚至从以前的九成下滑至现在的两、三成。

  延伸阅读香港配套设施相继落成 积极参与珠三角发展

  中新社香港1月15日电(记者 黄旖琦)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15日发表2014“施政报告”,指出香港将继续拓展机场及建设港口等配套交通网络,相关基础措施会相继落成,力拓粤港澳合作优势,积极参与珠三角的发展。

  梁振英表示,过去35年,香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惠于内地的改革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宣示了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香港要把握好这个新机遇。香港积极发展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并将在未来数年相继落实,支持内地与香港的合作发展。

  “施政报告”中指出,近年物流服务业日趋蓬勃。特区政府已在屯门西预留10公顷土地作为物流用地,也会在新发展区,划出土地发展现代物流。在航空货运方面,香港国际机场在过去10年均为全球最繁忙的国际货运机场。去年首11个月,机场的货运量为370万公吨,同比上升2.6%。特区政府争取在2023年落成启用机场第三跑道,并会继续改善港口设施、提升港口的运作效率,把握内地贸易增长为物流和航运业带来的机遇。

  梁振英表示,珠江三角洲近年经济发展迅速,珠三角西部的珠海、中山等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2016年及2018年,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及9公里长的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全段将先后落成,大屿山会成为往来香港和珠海、澳门的必经之地,地理上成为粤港澳三地的交汇点。

  报告又称,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的人工岛占地约130公顷,同时邻近香港机场,是香港和珠三角西部之间的门户,有极高的“桥头经济”价值。特区政府已初步检视相关的基建配套,以探讨在该口岸发展大型购物、餐饮、娱乐和酒店等设施的可行性,并会尽快开展详细研究。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刘展灏表示,内地与香港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而影响最深的必然是比邻的地区。港珠澳大桥等配套措施落实,将完善粤港澳及珠三角地区的交通网络,有利提升珠三角地区的工作效率以及降低经营成本。配套设施完善将减少未来居民来往两地的时间,促进人流及物流的增加,可拉动经济。

  去年香港与内地签订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十,服务贸易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梁振英在“施政报告”中指出,特区政府将积极参与珠三角的发展,支持广东省成立自由贸易园区,并与广东省及各市共同谋划,互惠互利。内地商务部亦与广东省全力落实今年年底前,在广东率先实现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目标,特区政府积极支持配合有关工作。

  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学系副教授麦萃才表示,CEPA补充协议十进一步开放粤港合作领域,服务贸易成为重点。随着人民币升值,珠三角地区经济转型,服务业等产业应成发展主流。而服务业正是香港的优势,与珠三角合作发展可发掘很大商机。

  麦萃才认为,粤港澳自贸区筹划,对于香港更重要意义是促进离岸人民币业务。由于服务贸易方面在CEPA补充协议十已经有很大范围放宽,若粤港澳自贸区成立后有更多金融方面的改革措施,粤港澳成为试验区,可以进一步促进香港人民币业务的发展。

360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