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百科知识> 世界上生存时间最长的台风

世界上生存时间最长的台风

时间: 巩诗754 分享

世界上生存时间最长的台风

  台风(Typhoon),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我们都知道,台风的影响危害是很大的,那么,大家知道世界上维持时间最长的台风是哪个吗?下面就由小编来告诉你。

  飓风约翰(英语:Hurricane John),又称台风约翰(英语:Typhoon John),是1994年在东北太平洋生成的一个飓风,它是有纪录以来维持时间最长,及移动路径最长的热带气旋。约翰生成时正发生强厄尔尼诺现象,东北太平洋的海平面温度较正常为高,这协助约翰增强至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的最高等级--五级。

  约翰自生成到消散,路径总长达13,000千米,从东太平洋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太平洋,再向东折返中太平洋,维持时间共31日。[1] 因为约翰曾经进入西北太平洋,它也被称作"台风"。虽然约翰维持时间长达一个月,但它几乎没有影响陆地,仅对夏威夷和在约翰斯顿环礁的美军基地带来轻微影响。

  简介

  约翰生成时正值强厄尔尼诺时期,东北太平洋较正常高的海平面温度协助约翰增强至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的最高等级--五级。约翰自生成到消散,路径总长达13,000公里,从东太平洋跨越国际换日线进入西太平洋,再向东折返中太平洋,维持时间共31日。因为约翰曾经进入西北太平洋,它也被称作"台风"。虽然约翰维持时间长达一个月,但它几乎没有影响陆地,仅对夏威夷和在约翰斯顿岛的美军基地带来轻微影响。

  历史

  1994年7月25日约翰的前身离开非洲西岸,被美国的国家飓风中心鉴定为一个热带波动。当时大西洋的大气环境并不适合热带气旋发展,所以该热带波动在一路西移之际并没有增强;直至系统于8月8日进入东太平洋,方才缓缓地组织起来。该系统在8月11日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东南偏南约300海里处被定为热带低气压。当时环境仍不利于热带气旋发展,但该系统却快速发展出螺旋性和良好的辐散结构,并于同日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命名为约翰。

  东北太平洋的一股强烈的高压脊引导约翰向西移动,此时垂直风切变限制约翰的发展,使它维持在热带风暴的强度。受风切变强度变化影响,约翰的强度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系统大部分的云系更曾不止一次被风切变切离,几乎将它减弱为热带低气压。但约翰在太平洋绶慢移动了八天后,风切变在1994年8月19日大为减弱,约翰迅速增强,同日太平洋时间(协调世界时-7)17时被鉴定为飓风。其后,它在18小时内从一级飓风下限增强至三级飓风的强度。太平洋时间1994年8月20日11时,约翰进入中太平洋,第一次跨越不同海域。

  约翰进入中太平洋后,中太平洋飓风中心取代国家飓风中心对它进行观测。在约翰绶慢西移之际,在夏威夷以南受惠于越发有利的环境,强度继续增强,在8月22日,它增强成五级飓风,是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的最高等级。同日较后时间(夏威夷时间),约翰的中心持续风力达到了280公里每小时的颠峰强度。同于8月22日,约翰曾移至夏威夷群岛以南约500公里,为最接近该群岛的距离。数天前,预报曾表明约翰会转向北并影响该群岛,但长期笼罩该岛的高压脊并没有如预期中减弱,约翰因而维持较南的路径。但约翰的外围环流也为夏威夷群岛带来大风雨。

  超级飓风约翰卫星云图在掠过夏威夷群岛后,约翰绶慢转向北移,直趋约翰斯顿岛--一个除美国驻军外并无人迹的群岛。受逐渐增强的垂直风切变影响,约翰开始从颠峰强度绶慢减弱至一级飓风,中心持续风力减慢至145公里每小时。约翰在当地时间8月25日最接近约翰斯顿岛时,位于该岛以北约24公里,在岛上录得持续风力达95公里每小时,阵风更达120公里每小时。

  飓风约翰在中太平洋北部的第三次颠峰。

  横扫约翰斯顿岛后,约翰转向西北,当垂直风切变减弱,系统重新增强。当地时间8月27日,约翰达到了第二次颠峰强度,中心持续风速达210公里每小时;不久,系统在北纬22度附近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关岛分部的负责范围。进入西北太平洋后,约翰获得了台风的前缀,被称为"台风约翰"。但约翰进入西太平洋后不久便开始再度减弱,移动速度也大为减慢。直至9月1日,约翰减弱为一热带风暴,并几乎停留不动。在国际日期线以西,约翰徘徊了六天,逆时针方向地转了一圈。在9月7日,一道高空西风槽移至该区,使约翰急速向东北转向。约翰于9月8日再次跨越国际日期线,重返中太平洋。

  风暴纪录

  飓风约翰共存在31天,成为太平洋和全世界范围内有纪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热带气旋,超过了1992年飓风蒂娜(英语:Hurricane Tina)的24天,打破了由1899年飓风圣西里亚克(英语:Hurricane San Ciriaco)保持的28天的纪录。此外,虽然约翰大部分时间移动缓慢,它还是超越了飓风菲科(英语:Hurricane Fico)成为世界上行进路程第二长的热带气旋。约翰共行经13000公里,仅次于1960年太平洋的超级台风奥费利亚(英语:Super Typhoon Ophelia)。

  由于中太平洋飓风中心一度停止量度数据,约翰颠峰时期的中心最低气压读数欠奉,但美国空军预备兵(英语:Air Force Reserve)的飞机在中太平洋测得929百帕斯卡的海平面最低气压,使约翰成为中太平洋出现过的最强的热带气旋之一;同年较早的飓风吉尔玛(英语:Hurricane Gilma)在中太平洋留下较低的气压,但录得较低的风速(热带气旋的气压和风速虽有关系,但并非挂钩)。约翰也是中太平洋有纪录以来的第三个五级飓风,并创下该海域最高的风速纪录,达280公里每小时。自1994年起,只有飓风伊欧凯在中太平洋达到五级飓风的强度,它与吉尔玛一样,拥有比约翰更低的气压但较慢的风速。

  此外,约翰是仅有三个从西太平洋进入中太平洋的热带气旋之一。此前的两个为1980年的热带风暴卡门(英语:Tropical Storm Carmen)和1985年的热带风暴斯基普(英语:Tropical Storm Skip)。

  进入中太平洋后,约翰的强度在中途岛以北达到了第三次高峰,中心持续风力增强至一级飓风的上限--145公里每小时。但西风槽其后迅速破坏了约翰的结构,加上当约翰移至较高纬度的冷水区,环境不能继续支持系统强度。在9月10日,对约翰的第120次发报被发出,宣布约翰已在乌纳拉斯卡岛(英语:Unalaska Island)以南约1600公里处转化为温带气旋。

  风暴的影响

  约翰只对夏威夷群岛和约翰斯顿岛造成轻微影响。当约翰从夏威夷群岛以南550公里经过时,影响当地的信风增强,群岛南岸与东南岸则遭遇大浪,稍后约翰向西移动时群岛的西岸也受到海浪影响。高6至10呎的海浪淹没了凯鲁瓦-柯纳(Kailua-Kona)的海滩公园。此外,大雨在夏威夷岛引起小规模的洪灾,道路因此短暂封闭。在夏威夷没有风暴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破坏的报道。

  约翰逼近约翰斯顿岛时,该岛约1100名美军人员全部撤离至檀香山。虽然约翰曾进入约翰斯顿岛的25公里范围之内,但它最接近该岛时已大幅减弱为一级飓风;加上半圆效应的影响,北半球风暴以北的风力较以南的强,所以位于约翰路径以南的约翰斯顿岛得以幸免于受严重影响。该岛建筑物的受损程度较大,但由于该岛面积和功能较小,风暴并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失。以1994年的美元计算,约翰在约翰斯顿岛约造成1500万元的损失。

1986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