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的影响意义
什么是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的影响意义
自主招生是高校选拔录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包括国家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与高职自主招生两大类。那么你对自主招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自主招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自主招生的介绍
2003年,中国教育部开始推行自主招生,结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招考的历史。
2014年11月,根据国务院考试招生改革整体精神,2015年起,自主招生考试应将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或将仍允许安排笔试环节。
通过高考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之后,可以得到相应的高考降分政策,一般通过考试后招生学校会与其签订招生考试合同,签订合同后,一般可享受降低十分至几十分录取的优惠政策,另外还有专业选择方面的优惠,具体合同要与学校谈。
2015年起,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笔试考试不得超过两门,考核过程全程录像,以防作弊。
自主招生的三大要点
招生特点
(1)自主招生录取人数控制在试点学校本年度招生计划的5%以内,招生的名额用学校预留计划,不占用分配给各省市的招生计划指标,既保护了各地报考院校的优秀考生,又不损害本省市其他考生的利益。
(2)被预选的考生可获得政策性保护,即使高考分数未达到该高校在当地的投档线(一般在投档线下20分以内),仍有可能被录取。
(3)招生高校制订自主招生录取方案,并纳入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各高校自主招生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① 招生对象。一般要求是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等;
② 招生范围。一般指定在部分省市自主招生,许多自主招生学校已将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
③ 招生程序。学生本人申请,相关学校或教师推荐也可自荐、试点院校测试并认定为自主选拔录取人选;
④ 录取原则。
A:预选上考生第一志愿必须报该试点院校,且高考成绩须达到该校规定的水平(如该校在当地投档线以下20分以内)方予以录取。
B:被预选的学生如果第一志愿未报该校或者高考成绩未达到该校规定的要求,则参加正常的渠道和程序录取。
招生流程
(1)招生简章发布。
每年的11月初-12月份,各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会陆续发布,考生和家长可以到高校的官方网站上进行查询。
(2)推荐材料递交。
符合自主选拔录取条件的优秀高中毕业生,经所在中学推荐或自荐的方式提出申请。材料递交截止时间往年在11月底12月初,2013年由于相关政策出台较晚,截止时间延长至12月底。
(3)材料审核。
自主招生学校组织专家组,按照自主确定并经公示的标准和考核办法,对考生材料进行审查,并在进行面试等相关测评、考核后,提出候选人,自主招生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入选考生名单。
(4)参加笔试。
2013年自主招生笔试时间为2-3月份,2015年以后为高考结束后。
(5)进行面试。
各高校根据院校计划进行合理安排,有的高校在笔试当天直接进行面试,有的高校则会在笔试后另外发放面试通知,进行面试考核。
(6)加分通知。
考核通过的入选考生名单须及时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备案,并在考生所在中学、自主招生学校网站以及生源所在省级招办指定的信息发布平台或新闻媒体上公布。
(7)参加高考及录取。
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自主招生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向考生选报的自主招生学校投档。自主招生学校对先期考核通过并且符合统考成绩要求的考生,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
(8)面向社会公布。
自主招生学校录取工作结束后,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应将自主招生学校自主选拔录取的考生通过本省级招办信息平台和有关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自主招生学校须及时将自主选拔录取的已录考生名单在本校网站上公布。
加分优惠
自主招生院校对于考生通过自主招生获得的加分,一般会作出如下要求:
(1)考生的高考成绩总分(含政策加分)不低于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
(2)若入选考生的高考成绩总分(含政策加分)达到我校在当地的提档线,考生可享受在统考实考成绩(不含政策加分)的基础上优惠一定的分数进行专业录取;
(3)对于未达到校在当地同科类提档线,我校将予以录取;
(4)对于自主招生考试特别优秀者高考实际考分达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经所在省级招办批准,由我校审查、录取。
自主招生的影响意义
中学教学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原本是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但却演变成争抢优秀生源的大战。高校出台这样变味的自主招生政策,不但会造成高校间的恶性竞争,而且会给高中教学、学生家长增添繁重的学业和经济负担。不少考生为报名参加高校的自主招生常常缺课,四处报辅导班,以应对招生高校的笔试和面试。这些学生为了迎考,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占用了过多的时间,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人们常说,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而自主招生制度对中学教学的影响也不小。
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是指一个人参加高等教育考试的“志向和愿望”,每个高考考生都有根据自己的理想志向、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大学就读的权力。每年的自主招生和高考之后填报志愿的时节,那种由学校或家长代填志愿的现象并非罕见。其实,这都是受某种利益的驱动的,高考志愿已不单单是考生选择大学、挑选专业的方式,早已成为各中学、高校和家长获取最大利益的途径。
高校招生日益激烈,各院校奇招迭出,而此次“明斗”所揭示的“暗战”一角,更令人深思。无序的高校竞争背后是分数至上的“掐尖儿”大战,高校自主招生和学生自主选择依然长路漫漫。
高招公平性的影响
这项政策从出台、实施,一直备受争议,因为自主招生制度正变得不公平。从过往被自主招生录取的案例来看,他们很多是因为“特殊才能”被录取的。为了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能”,许多家长把他们送进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如面试能力的训练班、奥林匹克数学辅导班。很多家长为了高校的自主招生,花巨资送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刻意培养自身的特殊才能。不难看出,贫富差距已经对高考招生制度公平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主招生制度“歧视”农村考生也成为争议的一个焦点。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的农村考生人数远低于城市考生。2010年北京大学颁布的自主招生新政“校长推荐制”学校名单中,没有一所高中在农村地区。农村考生在自主招生制度下,常常是处于劣势的一方。对于教育公平的永久课题,国家和公民都应加强思考和探索。
看过“自主招生的影响意义”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