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植禾笋
禾笋的种植需要什么条件呢?我们应该要怎么种植它呢?今天学习啦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禾笋的种植方法。
禾笋的种植方法
禾笋的种植:时间
南方地区双季禾笋一般在11~4月底前栽植或6~8月种植但只能收秋茭了,最迟在4月底或8月栽植完毕。单季禾笋一般春季栽培,在秋季短日照孕茭,农历8月采收。
禾笋的种植:繁殖方法
禾笋是用分株方法进行繁殖,种株的好坏直接影响禾笋的结茭率、产量和品质。由于黑粉菌侵入的时间、数量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差异,常引起种性退化,导致雄茭、灰茭的出现,所以每年应严格优选种株。优良母株的选择要求:当年株形整齐,孕茭早,结茭多,茭肉肥大,茭形好看;结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无雄茭、灰茭,无壳里青、畸形茭的茭墩留种。
每年双季茭种苗应严格精选3次;第1次选在当年种植的禾笋夏茭采收时进行,根据选种标准选择优良单株做种并做好标记;第2次在春茭采收时对第1次选择的种株进行复选,除去不符合标准的茭株;第3次结合冬季茭田管理及时挖去雄株、杂株、灰株及壳里青、畸形茭等茭墩。
一般栽植1亩大田需250个种墩左右。栽前留10cm,割去选留好的优良种墩的地上枯叶,挖出种墩,劈取健壮老茎苗,以一根带根的老茎为一苗。栽植密度宽行1m,窄行0.8m,株距0.6m,每亩栽1400墩左右。栽植深度以老茎的白色部分入泥为宜(即原来的深度)。
禾笋的种植:日常管理
南方地区栽培双季禾笋结茭的早迟与土层、水层深浅、水温控制等有关。一 般水田海拔高的要比海拔低的早结茭,迎风的山背田比避风的低洼田早结茭,土层浅(最好20~27cm)的比土层深的田早结茭。所以,南方地区种植禾笋应力求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通风、土层浅的水田种植。水稻田栽种一般在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老茭田一般在秋茭采收结束后及时翻耕,充分晒田,筑好田埂,确保田间能灌水15~20cm。整田时每亩施腐熟的猪、牛栏粪100担或鸡粪1000kg、磷肥50kg作基肥,并耙平,灌水2~3cm,达到田平、泥烂、肥足。
灌水
禾笋在整个生长期间不能断水,水位要随着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调节。
追肥
南方地区双季禾笋追肥宜早不宜迟,以促苗早发,早孕茭。结合水层管理,促进前期有效分蘖,控制后期无效分蘖,促进孕茭,提高产量和品质。禾笋生长期长,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须适时追肥。
耘田除草
禾笋耘田可在禾笋株行间用铁耙或人工用手翻动土壤,达到中耕、松土、除草的目的,并可提高土温、加速肥料的分解。一般耘田进行2~3次,第一次在植株开始返青时进行,以后隔15天进行一次。
疏苗补苗
南方地区种植的双季禾笋每墩茎蘖达15根以上时,应进行疏苗,拨除过密的小分蘖,每墩留有效分蘖15~20根左右,疏苗后茭墩中间压一块泥,使植株分布均匀,通风透光。
清除雄茭、灰茭
雄茭和灰茭不能结茭,应随时加以去除。去除的空位,可用分蘖多的正常茭墩上的苗补上。
剥枯叶、拉黄叶
剥枯叶、拉黄叶清除枯老的叶片、改善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一般在春茭采收后期开始,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把枯老的叶片剥清拉光,要求是拉清不拉伤,把拉下的黄叶踩入田间作为肥料。
禾笋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可选用夏茭晚熟、夏茭产量高的双季禾笋,如杭州的梭子茭、上海青练茭,也可选用上市期早、产量高且质优的单季茭,如福建安溪早禾笋等。
2.育苗
一般粗放栽培不进行育苗,直接将老茭墩进行分墩栽植。10~11月割去地上部枯叶,保留苔管地面上部1~2个节间,挖起1/2的茭墩,用刀切成有1~3根苔管的育苗小墩,栽于育苗田里。
育苗田选择排灌方便、土地平整、向阳通风,土层深厚的水田,排水、晾干、翻犁,施足基肥,整成150厘米宽的畦,将育苗小墩按行距15厘米,株距10厘米定植于畦上,以种墩根系入泥为度。育苗期间水深2~3厘米,在冬季和早春低温时水灌深一些,保温防冻,用塑料薄膜覆盖可安全越冬。长出幼苗后要追薄肥2~3次,翌年早春禾笋苗高30厘米左右时,将育苗小墩挖出,用刀纵劈,分成定植用小墩,每个小墩均应带有老苔管,并具3~5个分蘖苗。
3.整地施肥
禾笋前茬作物出茬后,应立即进行土地深翻,深约20厘米,深翻晒后,冬季冻垡,使土壤熟化疏松。每亩可施腐熟有机肥料如猪粪、鸡粪、鸭粪等1500~2000千克或人粪尿2500千克以上,施肥后再翻耕一次,耙泥肥捣匀拌和,然后可灌水耥平。在整地的同时,要在茭田四周巩固田埂,防止漏水。栽前每亩用N、P、K三元复合肥50千克或禾笋专用肥或配方肥60~80千克,充分犁耙均匀、拉平,待插禾笋苗。
4.分株移栽
禾笋种植时间为3月中下旬气候回暖时,挖出秧苗小墩,用利刀劈开分株。按每株3~5条健全的分蘖苗,每个分蘖苗有3~4张叶片的要求进行分切,分切时不能损伤分蘖芽和新根。定植时应随起苗、随分株、随定植。采取大小行距栽培,小行距60~70厘米,大行距80~90厘米,株距50~60厘米,栽植的深度一般以老根埋入土中10厘米,老苔管齐地面为宜。过深不利于分蘖,过浅着土不牢,易被风吹动,使秧苗浮起,不利成活。
现在一般栽一次收获2~3年,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每年重新移栽。
5.禾笋田间种植管理
(1)灌水移栽成活后保持3~5厘米的浅水,促进分蘖。分蘖前期加水至水深6~7厘米,后期至孕茭期加深水层到15~20厘米,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孕茭,夏季高温采取日灌夜排,降温防病,促进肉质茎生长。孕茭期间保持水位20厘米左右,不让禾笋见光,保持茭肉色白细嫩。秋茭收后3~7厘米水深,温度高水位深,温度低水位浅,地上部分枯死后休眠期保持1厘米的浅水。
(2)追肥禾笋是喜肥作物,春季移栽7~10天后,追施提苗肥,每亩地追施尿素10千克或碳铵15千克。在分蘖前期,双季禾笋在移栽后20~25天追施分蘖肥,亩施尿素20~25千克或碳铵50千克,以促进分蘖和生长。大部分分蘖禾笋进入孕茭期,追施1次孕茭肥,每亩施45%三元复合肥20~25千克,尿素10千克,氯化钾7.5千克或禾笋专用肥或配方肥30~40千克。
老茭田追肥要早,一般分腊肥、返青肥和孕茭肥。腊肥于1月中下旬追施,亩施腐熟有机肥如猪粪、鸡粪、鸭粪等1500~1000千克或人粪尿2000千克。返青肥在2月中下旬追施,亩施三元复合肥15~20千克,尿素5~6千克,氯化钾3~4千克或禾笋专用肥或配方肥25~30千克。北方地区一般在3月中下旬施返青肥。
(3)中耕除草中耕即耘田,施肥后进行,在禾笋株行间用铁齿耙或脚搅动,一般2~3次。第一次在栽植后5~7天,植株返青时进行。第二次在第一次耘田后7~8天,最后在植株封行前进行第3次。封行后因进田不便,一般不再耘田。耘田时遇有杂草,要用手拔除,踩入泥中作肥料。也可用化学除草剂除草,于栽植后5~7天和15~17天使用两次。每亩用25%除草醚0.5千克,拌入细沙或化肥后撒入田间。或用60%丁草胺乳油,每亩用75~100毫升对水喷雾,对禾笋生长无影响。
(4)剥枯叶、拉黄叶剥枯叶、拉黄叶是清除枯老的叶片。孕茭期植株茂盛,正值高温季节,茭田通风透光不良,往往影响禾笋的形成。7月下旬~8月上旬,应将植株外围的枯黄老叶剥去拉下,拉剥下的老叶踏入田中,可作为肥料。剥黄叶的次数,一般进行2~3次,每隔10天一次,可以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害虫的滋生。
(5)割枯叶残株秋茭收完后,南方于12月份或2月上旬,北方地区可适当提前或延后,田中的残株老叶要用刀齐泥割去,除去苔管上面一部分生长较差的分蘖芽和枯叶,保留土中生长健壮的分蘖芽。割枯叶有“三深三浅”的原则,分蘖力强的晚熟种要深割,分蘖力弱的早熟种要浅割,排灌良好的土壤要深割,常年积水的土壤要浅割,长势好、苔管多、芽多的要深割,反之要浅割。
6.采收
当肉质茭明显膨大,叶鞘抱合处分开,包茭的3片叶叶枕基部相齐,3片叶长齐,心叶短缩,叶鞘交接处明显束成腰状,叶鞘一侧略有裂口,微露茭肉,露出部分不超过1~1.5厘米。但夏茭因采收期温度较高,成熟快,容易发青变老,所以不能出现裂口,只要见叶鞘中部茭肉膨大而出现皱痕时,就要及时采收。
采收时要先将禾笋与茎基部分开,齐苔管拧断。不要损伤邻近分蘖。双季茭6月上旬~8月下旬夏茭上市,9月上旬~10月中旬秋茭上市,单季茭8月上旬~9月下旬上市。
禾笋采收后,把叶片在齐禾笋眼处削去,将禾笋基部的苔管削去,只带2~3个30厘米紧身叶鞘,这种禾笋产品称为“水壳”,又叫“毛茭”、“壳茭”。水壳因茭肉受外壳保护,容易保持茭肉的质量,一般可以保持肉质茎5~7天不变质,便于运输和短期贮藏。也有的将基部苔管削去,剥除叶鞘,只留茭肉,这种禾笋产品称为“王子”,又叫“光茭”“、王茭”。这种禾笋见光后,容易发青、发黄,只能就地现销。
将采收待运的禾笋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使产品自然降温,减少、除去田间热,延长贮藏和货架期。
禾笋的种植环境
禾笋属喜温性植物,生长适温10~25℃,不耐寒冷和高温 干旱。平原地区种植双季茭为多,双季茭 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对水肥条件要求高,而温度是影响孕茭的重要因素。禾笋 根系发达,需水量多,适宜水源充足、灌水方便、土层深厚松软、土壤 肥沃、富含 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 黏壤土或 壤土。禾笋有秋产单季茭和秋夏双季茭两类。这两者均用 分株繁殖, 长江流域单季茭在清明至谷雨分墩定植,夏秋双季茭可分春秋两季,春栽在谷雨前后,秋栽在立秋前后。
禾笋可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 入春后3、4月开始发芽,最低温度5℃以上,以10~20℃为宜。分蘖阶段 自4月下旬至8月底,每一株可分蘖10~20个以上,适温为20~30℃。孕茭阶段 双季茭6月上旬至下旬孕茭一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孕茭一次。单季茭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茭,适温为15~25℃,低于10℃或高于30℃,都不会孕茭。生长停滞和 孕茭后温度低于15℃以下分蘖和地上都生长停止,5℃以下地上部枯死,地下都在土中越 休眠阶段 冬。
猜你感兴趣:
1.茭白怎么种植
2.洋麻种植方法
3.紫竹的种植方法
4.香笋种植方法
5.莴笋种植方法
6.观赏竹怎么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