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植白竹笋
白竹笋一直以来都是十分受欢迎的一种蔬菜,要怎么种植它呢?今天学习啦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种植白竹笋的方法。
白竹笋的种植:品种选择
存在问题:长期以来栽培品种主要是上世纪美国品种UC系列,由于笋龄长,品种老化,病害严重,品质衰退,经济效益不断下降,急需进行品种更新。
解决办法:目前最佳品种为金林(荷兰全雄系),其次可以选择硕丰(国产)。其中,金林的抗茎枯病能力较强,产量最高;泰林抗茎枯病能力最强,但出笋率低,产量最低;硕丰为国产种,成本较低,因其株型紧凑,较抗倒伏,适合沿海局部风大地区种植,但它抗茎枯病能力较差,应加强病害防治。
白竹笋的种植:留母茎
存在问题:笋农传统的留母茎习惯是毎穴8根以上,甚至多至十多根;对于母茎粗度把关不严,保留过细的植株,导致母茎过密过弱,质量不高,直接影响当季嫩茎产量和质量。
解决办法:首先要了解母茎生长特性,母茎越粗,冠幅越大,有效光合面积也越大。在留母茎数量、株高确定的前提下,决定嫩茎产量高低的关键因子为选留母茎的粗度。因此,留母茎应留粗不留细,留多少应根据笋龄和“鳞芽盘”大小来确定,以充分利用光能,又不妨碍遮阴为原则灵活掌握 。一般3-5年生的笋田,宜留4-6根,均匀分布,保持茎距250px以上,有利通风透气,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白竹笋的种植:平衡施肥
存在问题:笋农为了节省成本,只使用化肥,连原来的农家肥也很少使用。由于不均衡施肥,导致嫩茎产量、品质不断下降。
解决办法:芦笋生长期长,采笋期也长,需肥量比一般作物高,施肥方法也不同。栽培中只有合理施肥,才是获得高产、高效、优质的保证。根据据芦笋需肥规律和土壤特点,推荐闽南沙壤土使用改良配方为:N-P-K比例为1-0.3-1.2,折合年亩施肥量可参考:年亩产在2500kg以上的笋园,年亩施肥量N 45-55kg、P 14-17kg、K 54-66kg,商品有机肥 400 kg,用量要根据土壤肥力、肥料种类等作具体调整。
冬季肥施用方案:N、K占总量15%,P占总量40%,商品有机肥占总量60%,
春季肥施用方案:N、K占总量50%,P占总量35%,其中出笋分枝肥占65%,分2次施用,商品有机肥占总量40%,在出笋分枝第一次施入;采笋肥占35%,分2次施用。
秋季肥施用方案:N、K占总量35%,P占总量25%,其中出笋分枝肥占65%,分2次施用;采笋肥占35%,分2次施用。
白竹笋的种植:灌溉
存在问题:水分管理粗放,依靠自然降水,缺乏合理灌溉技术,露地栽培受干旱等不良气候的严重制约。
解决办法:合理的灌溉措施有利于白芦笋高产、优质。夏秋季母茎生长及采笋期,晴天5-6天喷(或灌)一次(降雨天除外),保持笋园湿润,芦笋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发育良好,长出的嫩茎粗大,产量高、质量好。
白竹笋的种植:病虫害防治
存在问题:使用药剂种类单一,不重视选择新药,缺乏科学用药知识,随意调高使用浓度,不按规范间隔期使用,导致病虫抗药性提高,污染环境,也造成嫩茎残留农药的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芦笋病虫害较多,主要有茎枯病、褐斑病、立枯病、炭疽病、茎腐病、夜蛾类害虫、尺蠖、蚜虫、蓟马、蛴螬等。在栽培管理上要重点做好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下重点介绍茎枯病和夜蛾类害虫的防治。
茎枯病:
一是健身栽培: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选地,合理密植(留好母茎),平衡施肥,培育壮苗,控制田间湿度。
二是消灭病原菌:冬季清园是防止茎枯病次年爆发的关键所在,要求将枯茎用手拔除,不能采用割茎的办法,每次清除枯枝后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浇根盘。清除的病枝枯叶一定要晒干集中烧毁,不留枯枝在田埂边。 病枝枯叶清除后,即用药保护,防止伤口感染。
三是抓住时机喷药:从母茎出土开始至枝叶成熟(浓绿),坚持每周喷药一次,宜选用10%苯醚甲环唑1500倍+40%氟硅唑8000倍和30%苯甲·丙环唑3000倍交替使用。
夜蛾类害虫:
一是清除虫源:白芦笋收获后,剪除干枯母茎,清理枯茎残茬,耙开母茎头部沙土进行翻晒,消灭虫卵和越冬蛹,人工摘除卵块和未分散危害的初孵幼虫。
二是做好预测预报:成虫均具有较强的趋光性、趋化性和趋味性。可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等进行预测预报。
三是适时防治: 掌握在幼虫未分散前用药,集中力量消灭幼虫。防治药剂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一般可用5%抑太保乳油、0.2%甲氨基阿维菌素乳油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倍液都可有效地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