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鸦胆子种植技术
广西鸦胆子种植技术
鸦胆子,又名老鸦胆、鸦胆、苦榛子、苦参子、鸦蛋子、鸭蛋子、鸭胆子、解苦楝、小苦楝。拉丁文名Brucea javanica.为苦木科、鸦胆子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全株均被黄黄色柔毛。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鸦胆子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鸦胆子的栽培技术
鸦胆子小枝具有黄白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通常7,对生,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偏斜,边缘具三角形粗锯齿,上面疏被、下面密彼伏柔毛,脉上尤密。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狭长,生于海拔950~1000m的石灰山疏林中。鸦胆子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鸦胆子的形态特征
鸦胆子灌木或小乔木;嫩枝、叶柄和花序均被黄色柔毛。叶长20-40厘米,有小叶3-15;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13)厘米,宽2.5-5(-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通常略偏斜,边缘有粗齿,两面均被柔毛,背面较密;小叶柄短,长4-8毫米。花组成圆锥花序,雄花序长15-25(-40)厘米,雌花序长约为雄花序的一半;花细小,暗紫色,直径1.5-2毫米;雄花的花梗细弱,长约3毫米,萼片被微柔毛,长0.5-1毫米,宽0.3-0.5毫米;花瓣有稀疏的微柔毛或近于无毛,长1-2毫米,宽0.5-1毫米;花丝钻状,长0.6毫米,花药长0.4毫米;雌花的花梗长约2.5毫米,萼片与花瓣与雄花同,雄蕊退化或仅有痕迹。核果1-4,分离,长卵形,长6-8毫米,直径4-6毫米,成熟时灰黑色,干后有不规则多角形网纹,外壳硬骨质而脆,种仁黄白色,卵形,有薄膜,含油丰富,味极苦。花期夏季,果期8-10月。
鸦胆子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3(-8)m,全株均被黄色柔毛。小枝具有黄白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0-40cm;小叶5-11,通常7,对生,卵状披针形,长4-11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偏斜,边缘具三角形粗锯齿,上面疏被、下面密彼伏柔毛,脉上尤密。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狭长,可达50cm;雄花序长过于叶,萼片4,卵形,长不及1mm,外面流被淡黄色硬伏毛,边缘疏生腺体,花瓣4,长圆状披针形,外面有硬毛,边缘有腺体,雄蕊4,花盘发达,半球形;雌花序短于叶,萼片、花瓣同雄花,但稍大,雄蕊具不发育的花药,花盘杯状,4浅裂,心皮通常4,卵圆形,无毛,花柱反折,紧贴子房。核果椭圆形,紫红色转黑色,长约8mm,宽5-6mm,干时具凸起的网状皱纹,略偏斜。
鸦胆子的栽培技术
以种子繁殖为主。
育苗种植
8-9月采收黑色成熟果实,洗去果肉,阴干后及时播种,或用湿沙贮藏,于9-10月播种,行距20-30cm开沟,将种子均匀播人沟内,覆土、盖草、浇水,经常保持湿润,出苗后揭去盖草。平均温度26-29℃左右,约至15d左右出苗。苗高30cm时定植,按行株距1m×1.5开穴,穴径25-30cm,穴深25-30cm,每穴栽2-3株,填上压实,浇足水。
田间管理
栽种1-2年,每年中耕除草2次,追肥2次。春、夏季施氮肥,秋季施堆肥、过磷酸钙等。幼苗成活后,每穴留雌株1株,田块内适当留雄株,以供授粉用,需要适当摘心,促进分枝,早春或冬季进行修剪。
鸦胆子的药材鉴定
鸦胆子性状鉴别:核果卵形或椭圆形,略扁,长0.6-1cm,直径4-7mm,表面黑色,有隆起网状皱纹,顶端有鸟嘴状短尖的花柱残基,腹背两侧有较明显的棱线,基部钝圆,有凹点状果柄痕,果肉易剥落;果核坚硬,破开后内面灰棕色平滑,内含种子1颗。种子卵形,长4-7mm,直径3-5mm,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有稍隆起的网纹,顶端短尖呈鸟嘴状,其下有长圆形种脐,近基部有棕色圆形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有稍隆起的种脊;种皮薄,胚乳和胚富油性。气微特异,味极苦。以粒大、饱满、种仁白色、油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粉末:棕色。
1.内果皮外层石细胞淡黄棕色,多呈类圆多角形,直径13~63μm,壁厚6~18μm,孔沟较短或不明显,纹孔细小。
2.内果皮内野石细胞淡黄色或无色。多呈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边缘波状,直径33~44μm,长约至84μm,壁厚10~28μm,有的不均匀,孔沟较短或不明显。
3.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壁平直,稍厚或呈连珠状,内含红棕色色素,气孔少见;断面观类方形或长方形,外被较厚角质层。
4.含晶厚壁细胞壁,微木化,内含草酸钙方晶。
5.草酸钙簇晶存在于中果皮薄壁细胞,直径红至30μm。此外,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种皮细胞细长条形,壁薄。该品以质坚、仁白、油性足者为佳。
理化鉴别:
1.取样品粉末0.5g,用乙醇20ml回流提取10min,滤过。滤液数滴置瓷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残渣滴加浓硫酸3-5滴,溶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检查苦味素)
2.薄层色谱脱脂样品粉末4g,于水浴上用水提取2次,合并水提取液并浓缩至10ml,用氯仿萃取2次(10ml,5ml),合并氯仿液,浓缩至1ml供点样用。以鸦胆子苦醇为对照品,点样于同一硅胶-G板上,用氯仿-甲醇(9:1)展开,干后喷5%三氯化铁乙醇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鸦胆子的用药禁忌
1、该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
鸦胆子2、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3、不良反应:鸦胆子壳及种子均有毒,临床的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其毒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水溶性的苦味成分中,为剧烈的细胞原浆毒,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对肝肾实质有损害作用,并能使内脏动脉显著扩张,引起出血。其挥发油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据临床报道,成人服12粒即有中毒危险。中毒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昏,乏力,腹痛,便血,胃肠道充血,尿量减少,体温增高,眼结膜充血,四肢麻木或瘫痪,昏迷,抽搐等。局部应用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鸦胆子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口服时直接吞服或嚼服。因此,应用鸦胆子必须严格掌握好用量,且按正确方法服用,以保证用药安全。中毒救治的一般疗法为:早期催吐、洗胃,口服牛奶或蛋清,酌用泻药;静脉点滴葡萄糖、盐水及注射维生素;在昏睡、呼吸困难时,酌情给予中枢兴奋剂,必要时可行人工呼吸。
鸦胆子的史料记载
鸦胆子出自《本草纲目拾遗》:“鸦胆子,出闽、广,药肆中皆有之。形如梧子,其仁多油,生食令人吐,作霜,捶去油,入药佳。""此物出闽省云贵,虽诸家本草未收,而药肆皆有,其形似益智子而小,外壳苍褐色,内肉白,有油,其味至苦,用小铁锤轻敲其壳,壳破肉出,其大如米,敲碎者不用,专取全仁用之。”以上所述,与现时所用的植物鸦胆子果实一致。
《岭南采药录》:“鸦胆子,治牛患疔毒,捣汁饲之。”
鸦胆子(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鸦胆子,有毒部位:果壳和种子。中毒症状:成年人吃12粒有中毒危险。症状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全身无力,呼吸慢或困难,昏睡,最后四肢麻痹。解救方法:洗胃;内服蛋清或牛奶及活性炭;内服或注射维生素B1;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及维生素丙。腹剧痛时给止痛剂;昏睡时给兴奋剂等对症治疗。广州草药医师介绍:先用甘草三钱煎水服或嚼烂吞下原汁,后吃红糖和冻白粥。”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3m,全株均被黄色柔色小枝具有黄白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20~40cm;小叶5~11,通常7,对生,卵状披针形,长4~11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偏斜,边缘具三角形粗锯齿,上面疏被、下面密被伏柔毛,脉上尤密。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狭长,可达50cm,雄花序长过于叶,萼片4,卵形,长不及1mm,外面疏被淡黄色硬伏毛,边缘疏生腺体,花瓣4,长圆状披针形,外面有硬毛。边缘有腺体,雄蕊4,花盘发达,半球形;雌花序短于叶,萼片、花瓣同雄花,但稍大,雄蕊具不发育的花药,花盘杯状,4浅裂,心皮通常4,卵圆形,无毛,花柱反折,紧贴子房。核果椭圆形,紫红色转黑色,长约8mm,宽5~6mm,干时具凸起的网状皱纹,略偏斜。花期4~6月,果期8~10月。该植物的根(老鸦胆根)、叶(老鸦胆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