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茶文化的对比
中英茶文化的对比
茶文化与文学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中英两国的文学家将“茶”作为争相歌颂的对象,将“茶”视作文人们的创作伴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英茶文化的对比,希望对您有用。
中英茶文化的对比
一、茶文化的界定及中英茶文化的形成
茶的发现和使用并不等同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体而言,我国早在神农时代就发现了茶,但直到两晋、南北朝的时候才出现了茶文化的萌芽;同样,虽然茶从16世纪开始就已经向西传播,但到18世纪才为英国社会所接受,逐渐从宫廷贵族的专享演化为社会各阶层的饮品。
在中国,茶叶在发现之初本是作为药用的;后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至秦汉时,茶成为饮品;再至两晋南北朝时,茶成为寻常人家的待客之物,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东晋时,茶不再仅仅是单纯的饮品,而成为了待客之物、祭祀之品,表现出了自身价值之外的文化功能,进入了精神领域,中国茶文化由此萌芽,其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功能逐渐超过其自然实用功能。但这一时期的茶文化也只是寒光微露,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学问。直至唐代,我国的茶文化才正式形成。唐朝时,农业进步、商贸活跃,促进了茶叶的生产和销售:佛教兴旺、科举初成、诗风繁盛、流行贡茶、令行禁酒。等时代因素更是掀起了一股社会饮茶风尚。唐人陆羽所著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茶经》更是极大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书中不仅对有关茶的各种知识进行了详尽介绍,而且首次将饮茶过程看作一种艺术,还将儒、道、释三家的思想内涵融入其中,创造出了一整套强调意境的中国茶艺。
英国从未种植过茶叶,16世纪前更是只喝咖啡和酒。茶叶在刚传入英国的时候也是作为药草使用的,真正把饮茶之风带到英国的是英王查理二世的王后凯瑟琳。由于皇后的表率作用,虽然当时英国的红茶价值黄金,但贵族们依旧争相效仿,饮茶之风遂在英国宫廷流行起来,随后进入贵族世家。中国茶由此转为时尚奢华生活的标志。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英国政治安宁、经济繁荣,很快确立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进口大量的茶叶,茶叶因此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慢慢成为日常生活的消费品。英国人的早餐丰富、午餐简单,而晚餐一般要到八点钟左右。一些无所事事的贵妇人觉得午餐过于简单,且与晚餐间隔太久,便轮流在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举行餐会,吃吃甜点,喝喝红茶。这种风尚逐渐流行,转而成为维多利亚时期必不可少的用餐环节和正式的社交活动。19世纪40年代,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对下午茶更是进行了奢华设计和积极推广,下午茶逐渐成为几乎所有英国人的生活习惯。至20世纪初的爱德华时期,单纯的家庭式下午茶难以满足人们高涨的消费需求,外出饮茶成为风尚。富于本土特色的英国茶文化由此确立。
二、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对比
由上述可知,中英茶文化不同的形成背景和过程导致了两者的内涵也有着极大的差异。中国茶文化根植于传统的农耕文明,提倡心灵感悟,追求天人合一;英国茶文化则是由工业文明衍生而出,在宫廷贵族的高贵优雅的基础上,融注了工业社会所注重的务实性与目的性。
中国哲学源于农耕文明。农时农耕尤不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因而中国人视大自然为母亲,对其有一种天然的崇敬、依赖之情,更极为推崇汉代的儒学人家蕈仲舒提倡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思想。茶生于山川河流之中,中国人在发现利用的基础上,自然结合自身的审美情趣赋予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中国茶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浓郁的山林气息。绿茶在众多茶叶品种中最受人喜爱,原因就在于未发酵的绿茶一经冲泡,其形状、颜色、气味无不给人自然的气息,或看、或闻、或品,都令人仿佛置身于葱绿的自然一般心旷神恰。紫砂茶具也在种类繁多的茶具中获得最多宠爱,是因为紫砂这一陶土精灵给人以质朴的泥土芬芳和无限的天地灵气。中国历代的文人士大夫大都偏爱饮茶,雅兴来时,常邀三五好友,于松风竹林间煮茗论道。数千年的文化熏陶,赋予了茶“淡泊”“宁静”“返璞归真”等神韵。一方斗室,一豆青灯,一杯香茗,常常使人气定神闲、物我两忘,得以感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理想境界。
与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同,西方文明主张“天人两分”,视自身为探索者和研究者,试图通过掌握自然的奥秘来主宰自然。具体而言,英国人喜好发酵过的红茶,还经常加入其他调料,制成奶茶方才饮用。在茶具的选择上,英国人也没有一直沿用中国瓷器,而是创造性地将动物的骨灰加入到瓷土中进行烧制,制造出了饮茶用的骨瓷。英国茶文化还集中体现了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比如,邀请别人来喝下午茶时,女主人们势必要拿出家中最好的茶,费尽心思做出美味的茶点,还要换上最得体的服饰,从而向客人展示自己以及家中最完美的一面,获得自我精神的满足。此外,英国茶文化追求实用性。相较于中国茶文化随时随地皆可饮茶的传统,英国人将茶与一日三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会在固定的饮茶时间才悠闲地喝杯茶,如传统茶、下午茶以及晚餐茶,体现了其严谨考究的文化特色。英国人还根据自身的饮食习惯制作了很多既能满足口欲又能填饱肚子的茶点。
中国茶文化吸收了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精华,但其主导的思想还是儒家所提倡的“中庸”和“仁礼”,主张通过饮茶反躬自省,在和谐的氛围中交流思想、增进情谊。同时,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追求以简为德,心静如水,返璞归真,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中国茶文化的谦和相比,英国茶文化就多了几许霸气。英国曾一度国力强盛,称霸海上,被誉为“日不落帝国”,因而英国人普遍有一种自傲排外的岛国心态。加之,英国文化中存在一股强大的向上的价值取向。因而,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英国人总竭力展示自己的最佳状态,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敷衍。喝下午茶自然也不例外——环境一定要优雅舒适,衣着一定到典雅得体,茶点一定要高档精致,待客一定要体贴周到。一顿真正的下午茶仿佛变成了一场时尚的社交盛宴,主人不敢有丝毫马虎,客人也是小心翼翼,一定要穿着时下最流行的服饰赴会,否则稍有差池,便会招来嘲讽。
中英茶文化的历史
中国的茶类与茶具
中国已有超过四千年的饮茶历史。从原来的生嚼茶叶,变为煮茶法,又变为点茶法,最后又出现当下通行的冲泡法。我们的饮茶方式一直在变化,如果将这些方法加以传承研究,中华茶艺或大有百花齐放之姿。中国种植茶叶的历史与饮茶几乎一样悠久,到了清朝,最终钦定下六大茶类。分别为:黑茶、红茶、青(乌龙)茶、黄茶、白茶和绿茶。茶原先是由于其药用价值而被广泛种植,其后人们发现了它的品赏价值,遂不断培育出新的种类,发现并开辟更好的产区,这也成为中国茶类品种较多,每一大类下又有众多名茶的原因。
茶从药用变为饮用,相伴随的还有盛茶器皿的变化。为了讲究茶的滋味,与之相对应的茶具是必不可少的。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具文化。除了有茶则、茶匙、置则工具。茶叶罐、建盏、茶洗、花器、茶点盘、品茗杯也是造型不一。茶席或织或编,材料不同,纹样各异。样式最多,形成的学问也最深的是茶壶和茶杯。这些茶具的发展与中国成为瓷器之邦的历史不可分割。用料、设计都为了使茶的品质得到最好的发挥。按用料分,茶壶有紫砂壶、铜壶、铁壶、陶壶等。按形态分,有石瓢、西施、如意、莲子等成千上万种设计的茶壶。而茶杯除了有各种造型和名称外,瓷质更是包含中国五大名窑。可以说,中国的茶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原因之一就是它包罗万象,在这一文化下又衍生出众多子文化,同时又与别的文化相互交叉。
中国茶文化的主要受众
在古代,统治阶级以及有钱有闲阶层才能真正饮茶、享受茶文化的种种乐趣。原因有下。第一,茶的地位由药物转变为高档饮品,饮茶开始成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价格随之递增,普通百姓不可能花养家糊口的钱。第二,茶与文人的关系日益紧密。中国古代的精英阶层大多是文人,而文人与茶也因品格相似而密不可分。中国的传统意识里,喝茶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与修身养性息息相关。第三,喝茶的礼仪规范越来越繁琐,对茶具的讲究越来越高。喝茶开始成为一种静心修行的仪式,也成为上层社会的潮流。经济越是发达的年代,茶文化的发展越是繁荣。比如宋代,斗茶之风盛行,茶会比比皆是。一场斗茶会可以耗费参与者大笔家财,只为得到好的茶叶和新奇的茶具;又可以持续数个时辰甚至延续数日。普通百姓何来时日培养此等雅趣,何来余钱收藏茶和茶具?所以,中国茶文化的受众有很大的局限性。
中国茶文化的理念
中国的茶文化是集物质精神于一体的文化。小小一杯茶,一片叶中包含了哲学、文学、中医学、玄学、美学等门类。现在留下的关于茶的诗词、对联数不胜数。关于茶的专著书籍也有为数众多。茶的效用与中医养生相挂钩,茶对人的陶冶与玄学又密不可分。而且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美学。由此观之,茶文化的理念绝非几个字就可以概括的,而是植根于中国人的思想和传统文化之中。
英国茶文化
英国主要的饮茶与茶具
茶在十七世纪时进入英国,起先也是作为药物。并且喝茶没有专门的场所,而是在咖啡馆里。英国人在咖啡馆里喝茶的传统一直延续到1952年。1658年,伦敦皇家证券交易所附近的苏丹王妃咖啡馆打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茶叶广告:那种极好的,受到所有医生认可的中国饮料,中国人称之为茶(Tcha),而其他国家的人则称之为Tee或者Tay。1662年,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嫁到英国,带来的陪嫁中即有一箱中国茶叶,茶这时才作为饮品出现在英国,并很快在贵族间风行。随着英国在全球的殖民以及与中国的茶叶贸易不断增加。茶叶虽然仍旧价格昂贵,但是不再那么稀缺了。但是从遥远的东方运来茶叶需要很长时间,并且茶叶在船舱中往往容易受潮而变质或者发酵。中国的六大茶类中能够长时间存储并不变质的只有红茶和黑茶。黑茶口味稍显过重,并且不能够与别的制品相混合;而红茶则能够与牛奶、奶油、砂糖等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奶茶。所以红茶很快风靡英国,变成英国人最爱也是最常喝的茶类。
而之后,英国也在红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的喜好,在红茶中加以花果,并且用特殊工艺加工,创造出的英国红茶品牌也是享誉全球。在美国人因歪打正着发明了茶包后,英国人为了使喝茶变得更加简便,随时都能够享受一杯好茶,也引入了各色茶包。现在每天英国人要喝掉1.65亿杯茶,其中96%是茶包冲泡出的。而茶具上,英国则从原先以进口中国瓷制茶具变为了自行研发茶具。骨瓷为英国人对世界器物史的一大贡献。而在茶具的花纹、规格和用途上,英国也做了改变。原来的元青花和带有中国风的花纹改为了油画、碎花风、镶金边镀银边、以及浮雕等装饰。茶具则放大了规格,又增添了盘子、糖罐、奶罐等英式下午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器物。为了与即饮茶包相配合,更简便的马克杯也出现了。至此,两个国家的茶文化正式分道扬镳。英国自成一体。
英国茶文化的受众
茶传到英国,当然先是在上流社会中流行起来。但是,随着英国近代化进程的加快,茶也受益扩大了它的消费人群。光荣革命将新兴的资产阶级引入政坛,而这些资产阶级新贵族则是第一批新加入的受众。沙龙文化在英国流行后,文学家、诗人、科学家等知识分子也加入了茶文化的受众行列。工业革命则是最大的催化剂,国内生产力的飞速提升、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一大批人变得富有。中产阶级的数量也在激增。在国内的工业革命和国外的贸易的合力下,茶不再是稀缺的皇家垄断商品,数量剧增;能够消费茶的人群也日益增多。再进一步发展,茶逐渐变为了普通人离不开的饮品,甚至超越了咖啡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英国全民饮茶已成国家的文化之一,并且在每天都有饮茶的休息时间,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工人家庭主妇,都会在特定时间喝茶。更有早茶、下午茶、晚茶,不同的时间段冲泡什么样的茶的讲究。英国的茶文化成功从贵族阶层推广到了大众中。
英国茶文化的理念
英国的上流阶层把喝茶当作是身份的象征,并且利用下午茶来进行社交。但是,在这一层使用以及功利性之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英国人对喝一杯好茶的不断追求。对茶具、糕点的精益求精,从习惯变为了贵族艺术。而大众也为了喝茶想尽办法设计出简便的茶包茶杯。可以说,英国人认为茶于他们而言,就是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全民喝茶还象征了社会的平等与进步。
中英茶文化的对比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