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茶文化兴起历史
最近的二十多年是中华茶文化蓬勃兴起的时期,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广度是空前的,茶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也都是前所未有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现代的茶文化兴起历史,一起来看看。
现代的茶文化兴起历史
茶文化是基于茶物质上的文化,从茶被祖先发现和利用之始就相伴随。但茶文化真正形成完整的体系,应该是陆羽著《茶经》,因此千百年来茶文化虽有许多创新和发展,其大体框架仍不离其宗。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茶文化虽然没有得到大力弘扬,但是由于茶文化是传统文化,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茶文化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存在的。改革开放后,思想的解放为茶文化的弘扬提供了环境和机遇,它像不可压抑的泉水一样喷涌而出。这二十多年间茶文化的兴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兴阶段。这一阶段是1980年至1989年。主要是普及茶知识,宣传茶与健康的阶段。弘扬茶文化的目的是引导茶消费。
1981-1982年全国茶叶积压,点燃了茶文化宣传的火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茶叶产销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况,每年增产的茶叶优先供应出口,对国内市场采取限量供应。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茶叶生产,号召大力开辟茶园,到改革开放时,全国茶园面积已达100多万公顷,为我国茶叶产量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1981-1982年茶叶生产的增长已远超过出口的需求,因此全国茶叶出现大量积压。为了开拓国内市场,引导消费,当时主管茶叶业务的国家商业部茶叶畜产局组织各地大力开展茶知识宣传,扩大茶叶销售。由茶叶加工处张大为同志、茶叶处于杰同志在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栏目介绍茶的知识,让广大群众了解茶,提倡饮茶。这一举动也为茶文化利用大众传媒宣传开了一个好头,接着各地也纷纷开展了饮茶的宣传活动。
此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庄晚芳先生与孔宪乐、唐力新、王加生合编的通俗读物—《饮茶漫话》,1983年被日本的松崎芳郎翻译连载,为茶文化的宣传提供了基本框架。《饮茶漫话》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饮茶知识和茶文化的内容,图文并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趣味性强,是当时全国的第一本茶文化读物,倍受国内外读者欢迎。1982年,庄晚芳教授又倡导在杭州成立“茶人之家”。浙江省茶叶公司茶叶专家陈观沧先生负责筹备工作,“茶人之家”新居于1985年在杭州西子湖畔正式落成,并出版了《茶人之家》刊物(后改版为《茶博览》),也是当时唯一的茶文化刊物,是中华茶文化刚兴起的浪花,对推动茶文化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
1983年10月,浙江省科协主持,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分会、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省分会联合在杭州召开“茶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是推动茶叶界与医学界联合研究茶在医药中作用的会议,是对茶与^***健康认识深化、茶的药用价值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利用的一个转折点。吴觉农先生称赞“茶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是个创举”。
1984年在湖北武汉召开了全国茶叶流通体制改革会议,进一步推动了茶文化的涌动。当年,湖北天门成立了“陆羽研究会”,将中国茶叶史上的先哲正式搬上舞台,昭显中华茶文化的辉煌。1987年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的《吴觉农选集》出版发行,1988年吴觉农先生主编的《茶经述评》也正式出版发行。同年,杭州成立筹建了中国茶叶博物馆。安徽电视台拍摄了《茶圣陆羽》,将其搬上屏幕。庄晚芳先生提出倡导中国茶德—“廉、美、和、静”四字原则,引起茶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成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1989年4-5月,台湾地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会长黄正敏、台湾天仁集团副董事长李瑞贤、台北陆羽茶艺中心总经理蔡荣章等茶业界同仁两次访问大陆,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茶艺表演,为刚兴起的大陆茶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同年9月10日至16日,“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全面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彩的内涵。该活动由国家商业部土特产品管理公司、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新华社北京分社、中国农副土特产品开发公司联合主办,全国有120余家茶叶主管企业参加展出,有8支茶艺表演队参加了演示。日本、美国、英国、摩洛哥、突尼斯、巴基斯坦、毛里塔尼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多家企业应邀参加贸易洽谈。启功先生题写了展览会会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严济慈、国家各部委及北京市等单位的十余名省部级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茶界前辈黄国光、陈椽、阮宇成、钱梁、陈观沧、裘览耕、刘祖生、杨兴祥、王郁风、于宝森等出席了开幕式。吴觉农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也驱车策杖参观了展览。他在认真地观看了展览的各部分内容后十分兴奋,为展览会挥毫题词“祝贺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圆满成功”。这次展示活动,集全国茶界之力,文化内容突出,反应强烈,震动很大,为中华茶文化的复苏吹响了号角。
复苏阶段,主要是指1990年至1999年。
1989年“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的成功举办,在业内和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展示了中华茶文化的无穷魅力,昭示了中华茶文化的美好前景,为全国性的茶文化宣传活动拉开了序幕。
为了弘扬茶文化,业内的民间社团纷纷组建。1990年中华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担负起国内茶人和世界华人的茶文化交流任务;1992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浙江宁波召开成立大会,也将弘扬茶文化列为工作任务之一;1994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经过多年酝酿在杭州宣告成立。早在20世纪60年代成立的中国茶叶学会以及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也将很大的精力转移到弘扬茶文化的工作上来。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从成立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研讨会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规格一次比一次高,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影响一次比一次广泛。同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还参与主办了许多地方性的茶文化活动,如: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重庆(永川)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以及茶与佛教的茶事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华茶文化的传扬。此外,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还通过相关活动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密切和加强了同东南亚各国的茶文化交流,进一步传播了中华茶文化,提高了中华茶产业的国际地位。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从成立之始就将“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作为首要目标,积极利用各种会议和商品展览展销活动,大力营造茶文化氛围,提升茶文化宣传力度。继1989年“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十年后,与国内贸易部商业发展中心联合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99中国茶文化展示周活动。此次活动比1989年的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展品更精,文化内容更丰富。全国政协三位副主席及国家各部委的约二十位部级领导出席了这次活动的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中央候补委员王如珍还专门前往参观,有效地推动了茶文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中国茶叶学会在这些年中,除了交流茶叶科技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外,在茶文化宣传上。以“茶与健康”为主题,举办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在茶对^***的保健功能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宣传,使饮茶知识广泛深入人心,大大地促进了茶的消费和利用。
中华茶人联谊会积极加强与港、澳、台茶人和海外华人的茶文化交流,多次组织海峡两岸茶人的交往,密切了两岸茶人的情感,促进了两岸茶文化的互动与发展。
与此同时,茶文化的弘扬也引起了各地^***的高度重视。为了推动本地茶产业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各地^***纷纷举起茶文化的旗帜,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招商引资,发展本地特色经济,引领企业和农民进入市场。浙江杭州市借助国字号茶叶机构集中,茶文化资源深厚和地理区位的优势,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不断举办茶文化活动,1990年又率先举办了“ 首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以后每年都举办大规模的茶文化宣传活动。2005年,该市又提出打造“杭为茶都”的口号,并利用杭州的茶叶机构吸引国内外宾客参观,展现茶祖国的灿烂历史和茶文化发展现状。河南是产茶的小省,茶区集中在信阳地区。信阳市^***从1993年起每年都举办茶文化节,至今未断。上海市匣北区^***从1994年起连续每年举办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云南思茅市也从1994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国际普洱茶文化节,新昌、安溪、溧阳、英山等重点产茶县^***每年也都举办各式各样的茶文化活动。
同时,茶文化人士也以极高的热忱投入到发掘和整理茶文化遗产的工作中,茶文化书籍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在这十年中,出版发行的有《中国茶经》、《中国茶事大典》、《中国茶文化经典》、《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古代茶叶全书》、《中国茶叶五千年》、《中国名茶志》等等,还有历代的茶史、茶道、茶艺、茶具、茶馆、茶人传记、各地名茶以及众多介绍茶文化的丛书,为进一步弘扬和发展茶文化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在此期间,茶文化弘扬的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上海市茶叶学会在1992年成立了“少儿茶艺”,在小学中普及茶文化,将茶文化列入学生德、智、体、能的教育中,收到很好的效果。目前受茶文化熏陶的学生已达四万余人。1999年,“少儿茶艺”活动被引入北京——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组织了多所学校,有声有色地开展活动。少儿茶艺在乡村也有发展——1994年浙江省武义县组织了“乡村少儿茶艺”,培养传承中华茶文化的后来人。在这一时期,新闻媒体为弘扬中华茶文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电视台有影、电台有声、报刊杂志上有文章。更值得一提的是,茶馆业在全国悄然兴起,更多的人群走出酒楼,走进淡雅清和的茶馆,寻求新的精神寄托,因而茶馆也就成为传播茶文化的重要窗口。
发展阶段。经过茶界同人和热心茶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近二十年的努力,2000年后中华茶文化已进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茶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融合的阶段。
各地的茶文化研究社团继续发展,茶文化活动更多更活跃。各地茶文化活动更加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如:广州市茶文化促进会从2000年举办第一届国际茶文化节和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后,到目前已连续举办了四届茶文化节和六届茶文化博览会。每届活动参与者达数十万人次,将本来茶消费极盛的广东茶文化推至炽热的程度。又如:山东省利用济南茶叶批发市场为基地,大力宣传茶文化,从2001年起举办了三届中国济南国际茶博览会,把有浓厚饮茶习俗的销茶大省——山东的茶文化氛围搞得红红火火;还有,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发掘、重庆永川茶旅游文化的发掘、四川蒙山茶文化的发掘、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发掘、浙江湖州陆羽茶文化的发掘、陕西法门寺及河北赵州柏林禅寺禅茶文化的发掘,以及陆羽《茶经》的研究和茶历史遗址的发掘研究等等,使人们对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2001年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在浙江上虞市成立,标志着茶界同仁重视结合茶产业的发展实际,研究吴觉农先生的光辉茶学思想,弘扬当代茶圣的崇高精神,将引导中国茶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000年后,泡茶饮茶艺术受到更广泛的重视,人们从审美角度宣传茶文化。各地大力发掘和整理深藏在民间的各种饮茶习俗和各种茶类的泡饮方法,并经过艺术加工搬进茶馆,搬上舞台。2001年和2002年,几个全国性的行业社团联合在广西横县举办了两届全国茶道茶艺表演赛。2003年和2004年又在云南思茅举办了两届全国民族茶艺表演赛,推动了饮茶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地的茶艺培训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而且茶艺培训工作开办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国外来华接受茶艺培训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我国的茶艺表演也开始进入西欧,向西方世界进军,引起西方国家对中华茶文化的关注与兴趣。茶文化在中华大地的全面复兴,弘扬茶文化的各种刊物也应运而生,尤其是《茶博览》的恢复,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成为茶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将茶文化推向高潮。2004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先生适时的提出倡导“茶为国饮”,将茶文化定位为“以茶会友、以茶清政、以茶修德”,将弘扬茶文化与党中央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相融合,赋予了茶文化更强大的生命力。
现代的茶文化社会作用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五是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现代的茶文化兴起历史相关文章:
3.茶文化发展历史
现代的茶文化兴起历史
上一篇:现代茶文化有哪些特点
下一篇:现代的日本茶道饮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