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饮茶 > 日本的茶文化论文欣赏

日本的茶文化论文欣赏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日本的茶文化论文欣赏

  日本茶文化源于中国,光大于日本,成为了世界茶文化的一抹亮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的茶文化论文欣赏,一起来看看。

  日本的茶文化论文欣赏1

  基于中日茶文化之比较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国茶道;日本茶道;禅

  [论文内容提要]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传播中国文化的僧人们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所以中日茶文化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本文从茶道体验入手,对两种文化的沿革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分析其精神实质,从而使这两种富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更容易理解和认知。

  一、引言

  我留学日本时曾有一次接触日本茶道的机会。那日我和朋友在大门前受到身着和服的主人的迎接,随后来到了一间明亮的会客厅,这是通往茶室的第一瞑想舞台——“露地”。露地的“地”是指心,意为割断一切烦恼之绪,现出真实的本性。露地是自我启示的通路,也是此岸(今世)通往彼岸(他世)的桥梁,踏上露地即意味着踏上脱离尘世的第一步。露地有内外之分。会客厅也叫“外露地”,是为了等候客人,让客人作好进入内露地的准备而建。客人到齐之后,追随主人走过一条幽静细长的石子路,来到一个清静古雅的“和风”庭院。此处在茶道中称为“内露地”。庭院环抱着一间古朴的草庵,那就是茶室(すきや)。茶室外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石头水缸,我们用一长柄的竹制水瓢盛水洗手,通过这简单的洗礼之后,方可进入茶室。客人们不论身份地位,都从一个小门跪着钻入茶室。逐一入室之后,主人最后进来。大家先在壁龛前行礼,然后宾主致礼入座。主人先捧出甜点,以调节茶味。一切准备就绪,茶道师开始点茶。盛茶水的茶器是只闲寂古雅、不规则形状的茶碗。茶道师取二、三匙抹茶粉放入其中,注入适量的开水,再用茶筅不断地搅拌着碗中茶汤,直至碧绿色的泡沫立起。点茶完毕,主人将茶碗上花纹转向客人后,跪着递上茶,客人用双手接过茶碗,再将花纹转向主人,然后举至额头,表示还礼。我们是以轮饮的形式品尝了茶。饮完茶,客人要讲一些赞扬茶或感谢主人的话。茶事活动在这静寂庄重的氛围中完成,使人产生一种清寂超然的感觉,继而升华为一种悠久的余情。

  完成了对日本茶道的初探,茶道中所表现出的宗教美让我体会到不同于中国茶道的另一种魅力。为了进一步了解日本茶道,首先我想通过与中国茶文化的比较,来探究其发展历程。

  二、茶在中日的沿革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茶”字在唐代之前有繥、繦、?、茗、羠、诧等别称,后经唐玄宗御批而统一称之为“茶”。茶最初为供品,继而才为药用。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茶有恢复疲劳、提神醒脑、增强判断力、恢复视力等功效,所以它不仅用作内服药,也时常被制成医治风湿病等的镇痛软膏。后来,逐渐地被人们食用。唐以前,饮茶还处在养生、保健等功能阶段,茶艺也远未完善,茶是贵族的专用饮品。唐朝,茶开始在民间盛行,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此时的茶已经不只是单纯的饮料,而是为静心育德、悟道修身所用。唐代诗人陆羽,由于出身禅门,师从道家,又与儒家士大夫们交往甚密,所以在其所著的世上第一部茶书《茶经》中,首先将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入了对茶之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的描述中,标志着中国茶道的产生,但是他没有提出“茶道”这个词。《茶经》介绍了风靡唐朝的“淹茶法”,就是用磨把晒干的茶叶磨成粉并拌和煎制成饼茶储存,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将茶团捣碎后加桂、姜、盐等材料,煮而饮其汤。唐代诗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率先冠茶以“道”。诗曰:“……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他通过“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的饮茶过程,体现了心灵清静便可顿悟的禅宗思想。北宋时期,茶文化的发展更深远更广泛,茶叶采制更为精制。一种称为“斗茶”的雅玩在当时很流行。在宋朝蔡襄所著的《茶录》上篇中记述了茶的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盏和点茶,说明宋人是将茶叶磨成茶粉贮存的,并且“抹茶法”茶艺在当时已经相当完整和成熟。随着饮茶文化进一步大众化,为了方便饮用,宋朝末年,茶叶生产开始逐渐地转向叶茶。明代张源《茶录》记:“今时制茶,不假罗磨,全具元体。……泡法,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荡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稍侯茶水冲和,然后分酾布饮……”,可见明代叶茶开始流行, 饮茶由过去的抹茶法等复杂茶艺改变为与现在类似的简单的“煎茶法”的冲泡形式。

  茶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从茶的传入到茶道形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平安时代,随着遣唐使的派遣,大批日僧来唐求法。在求法过程中,受到寺院茶文化的薰陶,回国时把佛教文化和饮茶文化同时传回了日本。1500年前,日僧最澄从大唐带回茶种,撒播于台麓山,开拓了日本种茶史。806年弘法大师空海入唐求法,将制茶技艺带回了日本。810-824年传至日本的《茶经》掀起了“弘仁茶风”的饮茶热流,唐风“淹茶法”盛极一时。但此时的茶事只是上层社会的一种风雅之举。894年日本废除了遣唐使,茶文化走向低迷。镰仓时代,1211年荣西明庵禅师撰写了日本最早的茶经《吃茶养生记》,详细介绍了中国寺院里种种的喝茶方法以及宣扬饮茶有益寿延年的作用。在荣西的推动下,出现了“寺院茶”,宋风“抹茶法”尤其受到钟爱。寺院常会施茶与百姓,促进了茶向民间的传播,室町幕府的北山文化时期,茶文化与当时极度奢华的武士阶级生活相适应,寺院茶演变成奢侈的“斗茶”。室町中期以后,人们不再注重奢华,更讲究风雅品味,于是出现了高贵华丽的“书院台子茶”。而珠光(1423-1502年)认为书院台子茶在其华丽的形式下并没有太多的精神内容。他注重和汉相融,精简了华丽复杂的茶事形式,创建了清寂素朴的“草庵茶”。并将禅引入茶的精神世界,开创了“茶禅一味”的境地,日本茶道的雏形完成了。他还在《心之文》中称茶为“道”,这是日本茶道之首称。之后出现的绍鸥(1503-1555)继承和发扬了珠光草庵茶的精神,深化了草庵茶的禅宗理念,但他强调更多的是草庵茶的和风形式。最后千利休(1522-1592)将珠光的精神、绍鸥的形式相结合,加上自身对禅的体悟,将茶道提高为一种俗化了的生活禅,从而完善了茶道。日本人虽然崇尚茶道,但因其核心是禅,非普通百姓所能领悟,所以很难在百姓中盛行开来。到了江户时期,明朝高僧隐元隆琦被聘东渡日本传教,同时将“煎茶法”也传至日本。由于煎茶法既方便,又不受场地限制,很快被大众所接受。

  从两国茶文化的沿革可以看出其发展时序上的一致性。日本茶文化深受中国影响,闪烁着中国茶文化的光彩。但从室町时代开始,它与禅宗紧密结合,向着精致空灵的方向发展,形成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东方文化——日本茶道。

  三、中日茶道的精神实质

  中国茶道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统一,其精神是“廉美清和敬”,即指清廉俭朴、平和快乐、清澄寂静、真诚处世、敬爱待人。

  儒家对中国茶道的影响最大。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忠、孝”,认为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要求中庸处世。茶道精神源于儒家的中庸思想,儒家思想的平和快乐格调是中国茶道的主调,儒家的道德和礼仪为茶道提供了茶礼。

  佛教对中国茶道的影响也很大。它历来推祟饮茶。首先,因茶有“三德”:提神;助消化;清心定神、去除杂念。所以喝茶既满足坐禅需要又不破坏佛教清规。其次,佛教的苦、集、灭、道四谛中的第一谛苦谛,苦谛视人间为无边的苦难,当参破苦谛,达到大彻大悟,便是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清苦,品茶之苦味,苦后回甘,这与苦谛一致。所以茶一直以来深受禅僧们的喜爱。同时,随着佛教的发达,唐代僧人煮饮天下,世人争相仿效,于是饮茶之风盛行民间。还有,“廉美清和敬”的茶道精神也正是佛教弘扬的精神。

  除佛、儒二家之外,中国茶道还受道家影响。道家为求长生不老,苦炼金丹,但始终都未能如愿。因茶有强身健体,延长寿命之功效,于是逐渐被视为仙药。道家倡导通过饮茶,以求得道成仙。同时,道家认为自然本性才是真美,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茶人喜欢空灵虚静的饮茶环境,将自己融于自然,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的美学意境,这与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是统一的。

  将饮茶习俗和优良茶种传入日本的是遣唐僧人, 茶文化在日本的主要传播者也是一些高僧,并且从日本茶道产生到完成,起关键作用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三人也是禅宗的信奉者。因此,从日本茶文化的开始直至茶道的完成都与佛有着不解之缘,日本茶道主要受禅宗的影响。

  “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精神正是佛教禅宗精神之所在。“和”既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也指讲究本来面目,不造作,与茶事的自然融合。“和”源于禅宗“慈悲善良,温和之心”的精神和《金刚般若经》的“如如不动”教义。“敬”指敬爱之心,这与禅宗教义“二部四众、平等互重”提倡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互重的精神是一致的。“清”指清净,它源于禅宗“六根清净”。“寂”即“无”,强调“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这正是源于佛教“空无”观。

  日本茶道还讲究“一期一会”的心境。它源自于佛教的无常观,是指世事无常。既然没有一样事物是保持不变的,那么人与人的每一次交会也是绝无仅有的,茶事活动亦如此。只要还原自我,怀着只此一次的信念,无造作、无杂念地投入,就能从紧促短暂的茶事中获得无限的自由。茶道中还有数寄屋、石缸、茶碗等许多不规则物体,这是因为茶道界以“不对称、不重复、绝无仅有、变化等”为美,如事物太过于正规匀称,则会变得索然无味,只有不完整、富有变化(无常)才更有情趣。这种审美意识源自以“无常”为美的禅宗美学观,禅宗强调追求完美的过程超过完美本身,让每个人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想像力,完善那些不完美的事物,才能得到美的极致,因此有意地避免用完整来表达完美。

  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是茶禅一味。禅门认为,喝茶、坐禅都是平凡事,如能在平凡事中找到真实,则表示心已被启发。例如:日本茶道有单饮和轮饮两种饮茶形式。单饮是指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轮饮是指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不管哪种形式,日语都称之为“お茶を一杯 む”。“竹田默雷禅师说:‘若一碗茶让众人轮流喝,可有说不尽的禅味。’他认为一碗茶轮流喝与‘经行’(诵经行走)具有同样的情趣,茶道的奥妙是无法之法,妙在乱中有序”可见,日本茶道已经脱离了饮茶概念,成为了一种无茶亦可的禅宗修行的新形式。

  四、结束语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有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它将儒、道、佛三家思想有机地融入,从各个方面都突出儒教的“礼”、道教的“清”、佛教的“悟”等精神实质,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和一、和谐统一的特色,中国茶道是无愧于世界文明的一朵亮丽的奇葩。与之相比,日本茶道一开始就是重禅宗精神,已经升华到宗教哲学高度,成为了一种生活禅。所以它有一套严密复杂的仪式;茶人也都是修禅之人;其目的已不在于饮茶,而在于道,它是“禅的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禅的活动”。在中日文化的不断交流过程中,在弘扬中国茶文化的同时,有必要对日本茶道认真探究,彼此不断地互相学习,使中日茶道向更深远、更广泛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文伟,齐正奎.简话中国茶与禅[J].丝绸之路,2003,(2).[2]朱颖.禅宗与日本茶室建筑管窥[J].中外建筑,1999,(2).[3]陈永华.禅文化:中日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从中日茶道的渊源、特点谈起[J].西北师大学报,2003,(5).[4]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M].人民出版社,2004.[5]罗国中.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1).[6]小组成员:苏州大学文正学院02级日语专业学生 王园、叶飞、徐慧、喻蓓,指导老师:李东军,学术论文《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2005.

  日本的茶文化论文欣赏2

  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摘 要:日本茶道就是日本茶人所推崇的茶汤道礼仪,日本茶道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具有很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饮茶艺术。日本茶道自身讲究摒弃悦乐,甘于苦寂,日本茶人潜心探究精神修炼之道。禅、美、气以及型是其具有独特性的四大文化元素,是日本茶人经过百般冥思苦想才能够抵达无形的茶道境界以及茶道的规则,所谓的禅是指从茶自身的饮茶氛围、饮茶心境以及钢管特质来看,茶和禅的枯淡特性、幽玄特性以及寂静特性相结合,美是指实用茶具中散发出来不修饰、不刻意以及不拘泥自然之美,气是指客人和主人在茶室里面对于彼此的用心进行体会,隐现人和人之间相互尊重的精神,而型是指饮茶人通过反复思考才能够抵达无形茶道的境界以及茶道的规则。本文中,笔者就探析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日本茶道 文化内涵 文化元素 文化礼仪

  茶原产自于中国,茶已经成为了世界三大饮料植物之一,在我国古代时期,茶经由丝绸之路,经过汪洋大海,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为世界各个民族以及各个国家所接受,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饮茶的文化。比如英国的午后红茶、土耳其的浴室饮茶等等,这些方式方法都独具一格,然而,在各种演变饮茶的文化领域中,日本茶道因为其具有繁复形式手法,具有神秘深奥精神文化内涵,而被世人所尊崇和瞩目。我国的茶文化十分悠久,我国具有礼仪之邦之称,对于日本的茶道文化进行研究,明确其人生哲学的文化体系,对于发扬我国传统的茶文化,构建独特品位文化以及独特境界的文化十分重要,下面,笔者就对日本茶道及其茶文化内涵进行探析。

  一、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日本相关文献已经明确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四月时,朝廷召集了百僧到禁廷讲传《般若经》的时候,曾经经历了赐茶之事,纵观日本茶历史,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的初期,弘仁年间已经成为了日本古代茶文化黄金的时代,学术界将其称为弘仁茶风,弘仁年间这一个阶段已经成为了日本茶道发展起源的阶段。在室町时代中,日本出现了具有游艺性斗茶活动,斗茶活动成为了日本茶文化主流的活动,这一个时期日本出现了三大茶师,对于茶道发展以及茶道完善起到了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个阶段出现了古朴茶室,对茶具进行制作,并且对茶艺进行了规范,为日本茶道礼仪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15世纪末期,茶道已经完全脱离了宗教进行发展,成为了独立礼法,由此,日本正式确立了茶道。

  经过一千多年漫长的历程,日本茶道始终伴随着日本人文文化发展以及日本社会文化发展而逐渐得到了完善,进而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茶道内容、茶道理念、茶道流派以及茶道精髓等茶道的文化体系,从弘仁茶风、书院茶以及斗茶等等历史现象产生,到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形成,都反映出了日本茶道的发展,日本茶道已经从一种饮茶娱乐的形式提升成为了一种伦理道德、一种宗教、一种哲学以及一种艺术。日本茶道所倡导的典雅、纯净、朴素精神,将日本的茶文化提升到了道这一个境地,最终成为了日本民国生活中重要 的内容以及日本传统文化代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茶道发展对于推动日本民族文化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二、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实质

  日本的茶道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最为突出的内涵就是日本的茶道精神,日本茶道精神的实质主要包括寂、清、敬以及和这四个字,从本质上说,从事日本茶道的人士毕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这四个字,日本茶道文化倡导人们通过净化心灵、提高品行、磨练意志、学茶上茶,将人们克服困难信心以及道义感进行增强,进而达到升华思想境界这一最终目标。

  “寂“就是指不贪图奢侈生活、谦恭以及朴素,倡导人们不管世俗有多纷乱,都要具有一颗平常心,做到谦虚做人,拥有无私和坦荡的内心。在做茶事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心静如水,如果心怀杂念,茶事就不会圆满,境界也不能够达到闲寂。

  所谓的清就是要求和茶事相关的人和物必须要洁净,清对于身体以及其周围一切的事物都有美好以及洁净的渴求,当每个人都具有清澈透明的心以及纯洁无暇的内心时候,才能够享受以及领略到大自然之美,进而能够愉快和轻松地进行生活。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的时候才是日本茶道“清“实质的含义,也就是日本茶道本来的面目。茶庭院、茶具以及茶室等等也要将洁净作为标准,注重保持茶室以及其周围环境洁净的过程中,更加要注重心灵之美,只有这样,才能够称为作茶的心境。

  所谓的敬就是指相互尊敬,主要建立在“和”这一基础之上,共同实施茶事的人士并不分身份的高低和贵贱,全都聚集在窄小茶室里面,沟通感情和品茶畅饮。虽然茶席上面设有末席、次座以及上座等等席位,但是,这并不是身份象征,仅仅是茶室里面设定座位而已。由此在平等之中产生了差别,在差别之中又包含了平等,只有保证“和”这一个心态,人和人之间才能够相互尊敬。

  “和”是指和谐、和气以及柔和的意思,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相互谦让,永远保持和的状态,茶事中茶庭院、茶室以及茶具等等,其色彩、形状、宽窄、长短以及大小都应该保持协调和完整,这一种统一和协调之美,将人们紧紧联系到了一起,这也就是茶事和茶会魅力之处。换而言之,其具备了物质和人协调的条件,正因为如此,茶主人对客人进行精心招待,客人也能够对主人用意进行真心体会,客人和主人之间彼此不分你我,十分和睦,在周到、热情的茶室活动之中,以心感心,由此产生来了十分和谐的气氛,这就是日本茶道文化“和”的用意。

  三、日本茶道及其文化的特点

  日本茶道突出强调茶环境所具有的艺术特性,在进行茶事的过程中,要求茶具、茶室以及茶庭院等等布置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特色,与此同时,还要讲庄重、优雅以及朴实等等突出出来,进而烘托出温馨、和谐的氛围,天然水井池、别致休息亭以及幽深的茶庭院小路,都分别营造出了无尽环境文化韵味。日本茶室自身的精心布置,每一个环节都和茶主人自身细心周到的服务结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了人和物之间最佳的组合,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

  日本茶道具有人文文化,其人文文化主要体现在茶道感悟性方面,感悟性又体现到了品茶的过程之中。当茶主人进行送茶的时候,要求客人要回敬给茶主人四礼,这四礼主要包括对茶主人的热情款待感谢、对自己得到饮茶机会进行感谢、对同伴和长辈进行致谢以及对端茶人进行感谢。日本茶道自身就是使客人能够在礼仪规范之中体会到人间所存在的关爱,享受到人世间的美好,这已经成为了感悟性主要的内涵。茶事从始至终都洋溢着十分浓烈的人文文化气息,人们在幽静恬静以及和睦的气氛之中,增加友情,提升自身文化的品味,同样为社会安定,家庭和睦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注重对自身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和保护,都是十分重要的国策,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发展国家经济,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巩固政权以及塑造良好素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实质以及日本茶道及其文化的特点这三个方面对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日]千宗 室.茶 经于 日 本 茶 道 史 上 的 意 义[M].日 本淡交社,1983.

  [2]汤浅泰雄:日本思想N深层日本思想26[M].东京:岩波书店,1989.

  [3]武心波.当代日本社会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忠良等.中国世界茶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6.

日本的茶文化论文欣赏相关文章:

1.日本茶道毕业论文欣赏

2.日本茶文化的论文鉴赏

3.日本茶道的论文欣赏2篇

4.日本茶道的论文

5.关于日本茶文化的论文

6.日本茶道的论文参考文献

28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