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化茶文化的历史
湖南安化茶文化的历史
湖南安化茶文化历史,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有不少独一无二的故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湖南安化茶文化的历史,一起来看看。
湖南安化茶文化的历史
益阳代代有贡茶——自唐朝至清代,皇宫贵族喜爱安化茶,宫廷用茶与贡茶的历史最悠久,进宫的贡茶品类最多。
福建大红袍茶成名于明代,西湖龙井茶,清朝才被定为贡茶,普洱茶是雍正年间才定为贡茶。四川人用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来证明蒙顶茶在唐朝进京,可能成为贡茶了。
唐朝人杨烨写的《膳夫经手录》有“潭州茶有(益)阳团茶渠江薄片茶”的记载。并说,渠江薄片茶经镶阳到长安。同理,安化的渠江薄片茶,与蒙顶山茶一样,唐朝就有可能进入朝廷了。
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贡录》列举了当时全国的几种贡茶。其中就有安化“芙蓉仙茶”。当时朝廷对安化的评价:唯茶甲诸州县。宋朝因而在安化还设了以米盐布换茶的官市(博易场)。
到元朝,安化芙蓉茶,云雾茶在朝廷很有名气。
明朝时,朱元璋洪武年间,就点了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为贡茶。
清朝后,散黑茶“安化天尖”在皇爷贵族中奉为珍品,又被嘉庆道光皇帝看上,成为贡茶。
因此,贡茶历史之久,品种之多,没有一个地方的茶能比过安化。
益阳茶叶可写进世界军事史——因安化茶的重要和紧俏,出现过一种特殊军队——茶商军,世界上绝无仅有。茶叶战争早鸦片战争一千年。
北宋战事多,战马紧缺。但要想在西北地区买马,银子不行,唯有茶叶才可换马。朝廷就派专门军队,到安化收茶,再押运西北,换成战马。这种实施茶马政策的军队,被叫做“茶商军”。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里感慨:“黑茶一何美?羌马亦何殊?”
南宋取消了茶叶专卖,但征税特重,茶商无利可取,就联合起来,也组织茶商军,武装贩茶抗税,1180年后,先后有黎虎将、赖文政两支茶叶商人组织的茶商军,有三、四千人马。朝廷因此也派出军队,在安化资水边的龙塘设寨,控制茶叶水陆运输要道。打击商人武装。在龙塘寨,还有茶叶战争的遗迹。茶叶战争比鸦片战争早了一千年。
“唯茶甲于诸州县”,宰相对皇帝说;“安化天尖如雀舌”,陶澍对学生道光皇帝说——安化茶山、茶树千年闻名天下独有。
安化茶为何这样风光?是由于特别的地理与土质。土壤,石头,多杂色,安化出奇石。地球上85%的冰渍岩存在安化。哪能不出好茶?
在大学茶叶教科书里,用县名命名的茶树品种就只有一个,“安化群体品种”。史料记载:“山崖水畔,不种自生”。
在国家评定的21个优良茶叶种里,就有安化云台山茶叶。著名的8个大叶茶种中,就有云台山大叶种。
安化历史上被朝廷和官府指定的贡茶山,是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比的。云台山,芙蓉山,香炉山,宋代就是有名的茶山。还有仙溪,龙溪,大桥,九渡水,是明代朝廷指定的“四保贡茶”乡。两江总督陶澍在《咏安化茶》中有“芙蓉挿霞标,香炉渺云阙。自我来京华,久与此山别。”思念两座山上的龙芽、雀舌茶。
还有火云洞,思贤洞等“六洞茶”,高家溪,马家溪等“二溪茶”,都进入了有关历史书籍。这些都是制作黑茶的最好原料。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最大起点——“茶事斯为盛,人烟两岸稠”。八大茶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明清600年,安化黑茶产量世界第一。安化创下了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茶业奇观。
可能是运输方面的原因,明朝初年,在茶马互市中,朝廷点四川乌茶为“官茶”,但时间长了,西北少数民族还是要喝湖南茶。因此私茶(湖茶)贩运猖獗,朝廷屡禁不止。为此,大臣之间,对湖南茶是禁是放,斗争不断。最后,只得将湖南黑茶也定为官茶。《明史•茶法》载,1524年,因“商茶低劣,悉征黑茶[湖南茶]。”安化茶被定为官茶后,茶业空前兴旺。在小淹至东坪不到百里资江的两岸,有茶叶专业镇8个:小淹,边江,江南坪,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乔口,东坪。共有茶号300多家。制茶季节,晋商,陕商,徽商,广州,汉口,兰州等客商齐据安化,打造了500年“茶市斯为盛,两岸人烟稠”的茶业历史奇观。
“渠江薄片茶”——黑茶之祖。益阳是黑茶发祥地,“世界茶王”千两茶的故乡。
唐朝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资江边有“阳团茶”、“渠江薄片茶”,经江陵、襄阳,进长安。
五代时,毛文锡的《茶谱》,有“渠江薄片,一斤十八枚”、“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的记载。这是黑茶的最早文字。
千两茶为安化独有。因为散黑茶在运输途中保管困难,安化人将原来的散黑茶压成百两茶,后又成千两茶柱。千两茶不仅大大方便了运输,更因为制作工艺的独特,茶叶压紧后发酵的加快,极大地提升改变了黑茶口味,是茶叶制作史上的伟大创举。台湾著名茶文化专家曾至贤的紧压茶著作《方圆之缘》一书,为“世界茶王——千两茶”写了专门章节。
湖南安化茶文化的来源
《安化茶叶志》: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纪)制造黑茶,是用锅炒杀青、踹揉、沤堆(半发酵)、明火焙干,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适合西北各民族的需要。据《甘肃通志》载:在明嘉靖三年(1524年)以前开始制造。《明会典茶课》也记载:弘治三年(1490年),“令今后进贡蕃僧该赏食茶,……不许于湖广等处收买私茶,违者尽数入官。”蕃僧,指西藏喇嘛,常率领数百人至京师北京礼佛朝贡,邀请赏赐,回藏时,明朝廷赏给许多礼物,其中主要的是茶叶,指定于四川官仓拨给,但喇嘛们却绕道湖广收买私茶。湖广只有黑茶适合他们的口味,而黑茶主产于安化一带,联系《甘肃通志》所载,安化黑茶已于15世纪晚期开始制造,由商茶运往湖北转销北方和西北。经过数10年后,由于安化黑茶滋味浓厚醇和,而且量多价廉,西北领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采购私贩,每年申请汉中、四川的官茶只有一二十引。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御史李楠以湖南茶叶行销西北妨碍茶法马政为由,请求朝廷禁运。另一御史徐侨也上奏称:“汉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茶之行(销),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认为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由户部裁定,报经皇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至此,安化黑茶才由明朝廷正式定为官茶。17世纪前期,四川边茶主要供应康藏一带,汉中边茶产量不多,西北边销茶就逐渐主要由安化黑茶供应。
安化黑茶最早产于苞芷园,以后沿资水向上发展,逐渐遍及于全县。以“六洞茶”最为著名,即资水南岸思贤溪之火烧洞、竹林溪之条鱼洞、大酉溪之漂水洞、檀香洞,黄沙溪之深水洞、竹坪溪之仙缸洞。其中以条鱼洞、火烧洞更著名。单就品质而言,以高家溪、马家溪所产最佳,俗称“高马二溪茶”。其次是资水北岸的香烟山、黄茅冲、白岩山、黄标界、任家坪、云皮溪、湖南坡等处,也很有名。邻近安化边境的桃源、沅陵、溆浦、新化、汉寿、益阳等县也仿制黑茶,运至安化各埠出售,品质较次,称为“外路茶”,安化所产则称为“道地茶”。
前来安化采购黑茶的茶商,有晋、陕、甘、鄂、湘等省籍商人,各成一行帮;湖南主要是湘乡、长沙和安化本籍人,间有宁乡、邵阳等地茶商。以晋、陕、甘茶商资本最雄厚,经营最早,曾在桥口建有楼阁;设立行帮组织。各地茶商多集中于资水沿岸各市镇,如苞芷园、小淹、边江、江南、鸦雀坪、唐家观、酉州、黄沙坪、桥口、东坪等地;敷溪、仙溪、大福坪也曾设庄收购。
黑茶分散茶,紧压茶两大类。散茶类中有引茶、天尖、贡尖、生尖等多种;紧压茶类中有花卷(花砖)、茯砖、黑砖茶等,分述于后。
湖南安化茶文化的历史相关文章:
5.黑茶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