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其它兴趣爱好>饮茶>

茶文化作品的读后感有哪些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茶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从古到今茶文化被众多文人赞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作品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作品的读后感1

  《中国茶文化》读后感

  《中国茶文化》内容概要: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从哲学层面论述了其由技而艺,由艺而道的核心精神,以及儒、道、佛各家的茶文化特点和思想……

  《中国茶文化》读后感,来自亚马逊卓越网的网友:《中国茶文化图典》,写的是茶文化发展的大脉络;在茶文化形成过程中与禅、艺术、民俗的种种联系;因茶派生出的雅事趣事。不论惯喝茶或是不惯喝茶的人,从历史角度来讲,这本书的价值都十分高。即使不喜欢读历史,书中也有许多有关茶的民间小故事,可以聊供消磨时光。热爱旅行的人,也能从这本书中获知各民族亦或地域的吃茶传统。少年时,家中养了一株白茶花。特意种植在大花盆中,摆放到院子西侧。院子东侧,一半是花卉,一半是蔬菜。花卉多以红黄紫为主,蔬菜大抵皆是绿色。东西院对比,东院锦簇招展,西院洁净清幽。祖父习惯喝茶。同事或是亲友知晓他的爱好,时常送他好茶,但他都不喜欢,只喝市场买来的袋装茉莉茶。把茶叶放在杯子中,再采三两朵白茶花丢进茶杯,用滚烫的开水一冲,茶香与新鲜花香便四溢开来。水波平稳后,细细碎碎的白茶花会飘浮到最上面,衬着一杯茶色,让人单是看已心旷神怡。记得一句话,应该是汪曾祺书中写过的,但忘记最初是谁写来:记得旧时好,跟随爹爹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泥沙。最是人生颠沛流离处,回忆少年时分,会觉得别有滋味在心头。茶花、花盆、院子,应该都被另一户陌生人家铲除了。关于这些的印象,也在脑海中逐渐模糊。唯一记得清楚的,是祖父摘花沏茶时的动作。用大拇指与食指的指甲一掐,放在嘴边吹去上面尘土,再放进杯子。现在说来是简单的,可是当年,对于尚年幼的我来讲,其实极具诱惑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到现在我也喝茉莉花茶。虽然再没有新鲜白茶花堪佐之,但总算可以慰籍一分思旧之情。古往今来,茶的名字都很好听。

  茶文化作品的读后感2

  观宗学《茶屋》读后感

  因在单行道社团认识,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自然看到宗学所写的《茶屋随笔集》,处于喜欢茶文化的心理,读了他很多文章,很多时候想写评,但是看到他的文字,古典功底之深厚,现代访古寻迹条理清晰,叹服,我就有点不知道该怎么下笔了。

  散文一直是我的硬伤,我能把散文写成杂文(偷笑)。我很认真的读过散文几要素,可是等我下笔的时候,分不清写的神马,嘿嘿(再笑),于是,我觉得以后要多来看看他的茶屋散文,一来学习他是怎么写散文的,二来陶冶自己的情操,现代的快节奏年代,能静心坐下来看一篇好文章,实乃幸事。三来品茗,红茶,绿茶,花茶,那是一杯看不到的却沁入心扉的心灵之茶。

  宗学笔下的茶文化,丰富多彩,每一种茶都带着它出处的自然传奇风光,人文浓厚的特点。他在简介上写的一句“诗情画意又何必在重峦叠翠中寻找,眼前一杯清香的茶,就是自然的浓缩。”读后余味无穷,这正是茶的精髓灵魂所在。宗学每去一个地方,都要把茶揉合一番,境界啊,呵呵,从文里不光看茶,也看到各地的名胜古迹,从描述安徽黄山牵出黄山毛峰,从泡茶用水引出西湖虎跑泉水,水美风景美,赏心悦目,从北京西山到龙泉庵饮茶神游蒲松龄的身前事,在天津与友对饮功夫茶,浅谈慢说人生,无一不显示作者高雅的情趣,可贵的品德。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应是极为豁达的,是我们学习得榜样。

  我可不是恭维,我本身也喜欢茶文化,也看过这类书籍,只是脑子不灵光了,看过就忘(继续笑,年龄不算大,忘性大)。我总联想到茶,禅也,禅茶一味,那是一种平和的处世态度,从茶里品味人生酸甜苦辣,起起落落幻海沉浮,最后回头,一瞬间突然悟了,静了,心里不再感觉苦了,我们可以笑着面对自己的一切了,这便是喝茶的境界吧,也是悟禅之心吧。书中已多次提到,我就不班门弄斧的献丑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做个茶之出世者,有些人是为解渴饮茶,有些人为了追求高雅而饮茶,有些人是为了饮茶而饮茶,毫无目的,有些人是发自内心喜欢而饮茶,坐在窗前,外面或者艳阳静洒,或许是烟雨霏霏,又或者是车水马龙,作为一个观赏者,世间百态,我自饮茶,与人为善,以茶为伴,我心自在。

  生活里有茶便犹如一才子书房读书时,有红袖添香般,美上加美;茶伴左右也犹如一副流动的高山流水图,那袅袅的热气升起,犹如琴者画出的音符,那么美,那么飘渺出尘,有洗涤繁琐心事的功效,一杯茶,也是一本永远参不完的百书,饮者不同,所以犹如人看山,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管哪种,茶文化,深入生活里,我们喜欢着,并且感谢宗学把它的精髓用文字表达出来呈现给大家。

  茶文化作品的读后感3

  茶文化里品唐诗

  唐代以前的诗中,谈茶的非常少。从《茶经》例举的左思的《娇女诗》以及张孟阳(张载)的《登成都楼诗》以及查阅《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辑佚书来看,晋代以来咏茶的诗实际上只有上述的两个例子。如从《洛阳伽兰记》看到的,在南北朝时期,茶(茗饮)是南朝人代表性的饮料,而南朝的诗人们对茶竟然无所表示,不能不令人感到意外。其原因只好推测,或许唐以前的茶仅仅只是作为饮食物的作料或作为药用,无法引起诗人们的兴趣吧!

  左思的《娇女诗》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金+历]”之句,描写茶沸腾的样子。接下来如果看“脂腻漫自袖,烟薰染阿锡”之句,出“茶荈”不过是做饭的一部分,何况主人公是作者的女儿。这与唐代的茶诗带着隐逸的风格完全不同。

  另一首是张载的诗,因为是在成都白菟楼这种场合,因而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上句“鼎食随时进,为和妙且殊”,不过是描述成都食物丰富的文句。在繁华之都饮茶的情形,唐诗中就极少见。

茶文化作品的读后感有哪些相关文章:

1.对于茶文化的感想文章2篇

2.茶文化摄影大赛作品赏析

3.茶文化书法作品欣赏

4.茶文化书法作品

212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