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文化的精髓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日本的茶道于中国的茶道有什么不同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日本茶道的精髓,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日本茶道的精髓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在7世纪之前,日本并无喝茶记录。唐朝时期,很多日本僧侣作为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最后将所学的知识文化带回日本流传至今,为何中国日本在文化上有这么多相似之处,为何说日本是汉唐文化的沿袭地,这便是其中一个原因。而遣唐使带回日本的生活文化,其中一项就是饮茶与茶礼。但经过时代的变迁,日本孕育了它独特的茶道文化。其中的六大茶道精神被誉为日本茶道的精髓。
1.おもてなしの心
意为:“热情好客之心”
一般来说,入茶道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便是为客人泡茶时应有的行为举止,动作等。而学习这些,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更热情的招待客人。放下架子,心平气和以最郑重的举止,态度去为招待客人。“泡一杯茶”,仅此而已,这就是自己要做的事。而一个动作,一个神态却包含了自己的全部。
2.侘び・寂び
意为:“简单,朴素”
侘び・寂び(wabi・sabi)为日本美意识的一种,每个人对该词的理解认识都不一样。要解释这个词语,绝非三言两语便可讲清。而茶道中所说的“侘び・寂び”主要指抛去所以不需要的装饰,追求最自然最简单的美,剩下的则是永远渗人心扉的最清澈洁白的美。一切皆空,简单即是美,其余的只不过虚饰。
3.不完全美への傾倒
意为:“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月有阴晴圆缺,花有盛放残飞”,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万物皆是如此。不完美,不豪华,不完整才是万物最根本的特征。反过来想,鲜花一直都是满开状态,月亮一直是满月,这样就真的是完美了吗?应该不是的。正因为花有凋落的时刻,月亮有残缺的夜晚,才更能让人生出那种脆弱无常,惋惜之情。茶道中使用的茶道具大多十分简单朴素,不做作,不刻意装饰,这便是美的真谛。
4.一期一会
意为:“相遇一刻,便作永恒”
井伊直弼的书《茶道一会集》里写道:“茶会谓一期一会,主客屡次相见,而今日之相见,一去不返,为一世一度之会,客人离茶室而去,主人亦万事挂念,尽深情关切之意;客人亦思再访之难,且感悟主人趣向及细致之用心,以诚相待,此乃一期一会。主客之间心心相映,以礼相待,即一会集之极也。”
坐在一起喝茶的机会,或许一生仅有一次,因此要格外珍惜,并对这种相遇怀有感激之情。也许下一次与你面对面喝茶的便不是原来那个人了,而一起喝的茶也不再是原来那杯了。一起说过的话,一起浮现出的笑容,变幻无常的天空,拂过的轻风都已只能存留于记忆中。珍惜现在,珍惜每一次相遇,或许这便是人生的全部。
5.和敬清寂
和敬主要反映在茶事中主客,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得,而清寂主要体现在茶器,茶庭与茶室之中。
和:调和,和乐。主与客互相欢乐,互相享受茶带来的乐趣。
敬:敬爱他人之心。
清:洁净,清廉。不仅仅要求周围,自身也要时刻怀有一刻洁净之心。
寂:静寂,安闲。抛去不必要的虚饰。
6.茶禅一味
茶道精神的根本来源于禅的教诲,据说该精神最早起源于村田珠光(日本茶道开山始祖),村田珠光向一休禅师参禅时,从茶道的本质中悟出了禅的教诲。学习茶道,即是学习禅。“即便是一杯茶,这种最简单最不起眼的东西中也有佛的存在”。或许这就是村田大师最想传达给人们的教诲。
日本茶道文化的形成
由于唐宋以来茶文化的繁荣,以及当时中日之间人员与贸易来往以及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国茶文化的东传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据相关研究,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最早可追溯到平安时期,学者滕军在《追随与自立的轨迹——日本茶道史述》一文中记载:“在中国茶文化东传日本的过程中,空海(774—835年)以及另一位日本高僧最澄(767—822年)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据《日吉神道秘密记》记载,西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回国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的茶园。”由于当时产茶量有限,所以日本本土出产的茶叶仅供皇亲贵族与高僧享用,被称为贵族茶,并在弘仁年间(810—824年)形成了盛极一时的“弘仁茶风”。
随后,经过镰仓时期的寺院茶、室町早起的斗茶、室町中期的书院茶,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传入阶段。其中,镰仓时期的高僧荣西,将宋代的饮茶文化带回了日本,并撰写日本的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时的茗饮活动在佛教寺院中盛传而形成寺院茶,后来又分为禅宗与律宗两大系统,这种将佛家思想与茗饮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几乎贯穿了此后日本茶道的发展史,是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内涵的发源之处。
室町中期的书院茶时兴之后,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逐渐脱离了中国文化的直接影响,进入到文化自觉自立的阶段。这其中,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三位高僧对日本茶道文化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滕军对此也做出了精彩的总结:“在从书院茶发展至日本茶道的转折点上,村田珠光发挥了伟大的作用。他使茶与禅相结合在一起,开辟了‘禅茶一位’的茶道思想境界;他使简素的民具与精美的唐物相融合在一起,提出了‘和汉兼带’的茶道实践准则。
在日本茶道史上,继村田珠光之后,在千利休之前,有一位杰出的大茶人,即武野绍鸥。武野绍鸥的茶道是对村田珠光茶道的继承与发展。珠光将禅学导入茶道,确立了茶道的核心思想,武野绍鸥将日本的歌道理论导入茶道,创意设计了诸多茶道的具体内容,为促使日本茶道的最后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继村田珠光与武野绍鸥之后,千利休在承接前贤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凭籍超人的艺术天分和丰臣秀吉的赏识,拓展了日本茶道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千利休使茶道成为了禅宗的另一种修禅方式;使茶道成为了禅的另一种表达;使日本和物的朴素简约之美得到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可;确立了日本民族独特审美观的自信。”经过这些茶道高僧的努力,茶文化完成了在日本的本土化过程,由此确立了日本茶道文化的民族性特征。这其中,千利休对后世茶道的影响最为深远,他的茶道由其子孙及弟子继承与发展,在此后四百年中形成表千家流、里千家流、武者小路流等诸多流派。
在江户时期和明治时期,日本分别形成了抹茶道与煎茶道,被视为日本现代茶道的确立。日本学者富田升在《近代日本的中国艺术品流转与鉴赏》一书中记载:“江户时代,抹茶道从将军家和大名家获得茶职,地位较高,可安享于宗家制度。随着明治维新的到来,抹茶道失去了其经济的俸禄,直至明治中期急剧衰退。明治中后期至大正,益田顿翁和高桥帚庵等近代财阀风流人士,不因循宗家流派作法,而是通过大茶人的登场,使抹茶道步入了复兴之途。当时,经日清、日俄战争,国粹主义的强烈倾向及第一次大战前后的景气,对其复兴起了促进作用。大正期,茶道用具价格出现了异常高涨的现象,抹茶道进入了鼎盛期。
明治初期至中期,一个意想不到的潮流形成了,这就是与抹茶形成了鲜明对比的煎茶。煎茶最初是由隐元和尚将明代的煎茶法带入日本的,依其来源,煎茶标榜中国的教养和文人趣味。文人墨客聚于书斋,不拘格式地饮茶,赏玩器具和书画,赋诗作词,极尽文房清玩之趣。江户后期至末期,煎茶脱离了这种本旨,形成了重视煎茶用具和茶道礼法的煎茶道。逐渐地,煎茶开始游艺化,并扩大了民众基础,这是不可避免的潮流。”现代日本茶道的确立,以及日后广泛的传播,使得日本茶道成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外界了解日本的一个窗口。
看了“日本茶道文化的精髓”的人还看了:
1.日本茶道文化精神
2.日本茶道精神文化
5.日本茶道的创始人
7.日本茶道茶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