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茶文化介绍
各地的茶文化介绍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茶文化是不同的,具体有什么区别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各地的茶文化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1、英格兰科茨沃尔德
没有人比英国人更重视茶道了。以其石头村落、历史古镇和绵延的绿丘而闻名世界的科茨沃尔德,也是最好品茶之处。
在莎士比亚的出生地,爱芬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德潺潺的溪水旁,幽幽的垂柳下,浅啜一杯皇家伯爵红茶,或许你也可以写出几首十四行诗来。
2、中国成都
东方的中国绿茶,西方的伯爵红茶。中国最好的茶馆文化,在成都。可以吃饭,聊天,还提供掏耳服务的成都传统茶馆已经发展成为约会和夜生活的热门场所,甚至还是躲清静的好地方。
3、青藏高原甘孜
翻过1万三千英尺以上的高山来到青藏高原,绿茶也只能让位给酥油茶。作为当地的主要食物,大量的发酵黄油和盐市藏茶具有其独特的风味,当然,这也符合当地人的口味。
西藏人利用黄油中的油脂保护它们的嘴唇以防被太阳晒伤。因此,海拔越高,茶里的黄油也就越多。
虽然是在川西,而不是西藏自治区,但甘孜的藏族传统却不下于西藏。
漫步在古城林立的寺庙之间,你会发现自己沉浸在一片褪色的祷告旗和老僧侣手中慢慢转动的经轮里。
4、摩洛哥马拉喀什
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世纪喝一杯热薄荷茶可能会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你坐在一锅锅煮沸的羊头肉中间,看着你的茶从一个大铜壶手臂长的壶嘴中倒进巴掌大的小玻璃杯里。
一杯热薄荷茶足够你上瘾一整天。因为酒精在传统的穆斯林国家是被禁止的,所以,薄荷茶还是一种社交饮料。
在旧城中心德基马的当地食品摊,和当地人一起喝上一杯薄荷茶大概只需要10美分。
5、秘鲁库斯科
古柯叶,虽然因其中的可卡因成分而被排斥,但它却已经在安第斯茶中存在了好几百年了。尤其是在印加后裔盖丘亚族中间,古时,啤酒还是为了减轻高空飞行后对生活的影响而存在的。
在山城库斯科的旅馆通常都会在入住时为旅客奉上一杯安第斯茶。在海拔1万1千英尺的高空,喝上一杯古柯茶会让你身心放松,尤其是如果你刚从利马或海边来。
6、美国那什维尔
在骄阳下的田纳西午后来上一杯加了柠檬汁冰茶…你就不难理解美国南方人为什么会喜欢上甜茶了。有什么能比得上自己亲身体验一次有家乡音乐相伴的旅程呢?
沿着一条狭长的乡村小路来到距那什维尔市区仅30分钟路程的芭芭拉家庭小店,啜一杯芭芭拉的自制甜茶,和一份炸鸡和新鲜的派配搭的午餐,你一定会回味一周。
悠久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同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国,茶文化已有四五干年的发展历史,且长盛不衰。茶文化之所以如此受推崇,还因为它融合了佛、儒、道等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成为中国文化中最为独特的一种。
中国有悠久的茶叶历史,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且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各不相同,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广泛的茶文化资源。同时,多种珍稀茶品种也让茶文化不断提升,逐渐步入文化产业的中流砥柱。
目前在中国盛产的茶中,大红袍以及云南的普洱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因此对于茶的生产管理模式也逐渐引发的人们的思考。
大红袍又名丛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8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同,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正是由于数量的稀少,以及生长环境的种种因素,让目前大红袍的市值不断上升,而如何让正宗的大红袍屹立不倒也是茶产业所面临的严苛考验。
普洱与大红袍的境况似乎略有不同。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数百年来以“普洱”二字出名,历来都有无数对于普洱茶这个名字的这种论断,然而,云南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种植茶树的民族,普洱茶的名称,也和该民族先民的名称有密切关系。普洱主要产自云贵高原。一般而言,优质普洱茶在七个方面都有突出的特征,即:质,形、色、香、味、气、韵七品俱佳。这些深具文化底蕴的茶,让中国的文化产业充满着多元化魅力,而同时,如何将这种独有的魅力增值也成了今天茶产业的一个重大突破。
茶文化的发展脚步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中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着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人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郡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人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着《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到南宋初年,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普及、简易化开辟了道路。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致的,但很难溶进思想感情。由于宋代着名茶人大多数是着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王禹、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郡好茶,所以着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联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这时茶已成为民间礼节。
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看了“各地的茶文化介绍”的人还看了:
2.茶的文化知识
3.茶文化旅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