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饲养 > 如何饲养尖吻蝮

如何饲养尖吻蝮

时间: 曹欣732 分享

如何饲养尖吻蝮

  尖吻蝮其中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百步蛇”,意指人类只要曾被尖吻蝮所咬,脚下踏出一百步内必然会毒发身亡。今天学习啦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饲养尖吻蝮的方法,同时要注意安全。

  尖吻蝮的饲养:饲料与饲喂

  尖吻蝮属广食性蛇种,饲料种类较多,如蛙类、鼠类、昆虫类等。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投喂的饲料种类不同,不同季节投喂量也不一致。幼蛇捕食能力差,食物以泽蛙、棘胸蛙、蟾蜍的幼体及大白鼠、小白鼠的乳鼠为主。一般地,出壳后10天到第1次冬眠前的1龄幼蛇,食物以平均体重1.6克左右的泽蛙幼体为主,辅以2克左右重的乳鼠。第1次冬眠苏醒后到第2次冬眠前的2龄幼蛇,食物以成体泽蛙为主,小鼠(体重2—8克)为辅;第2次冬眠苏醒到第3次冬眠前的3龄幼蛇,食物以小白鼠为主,泽蛙、青蛙为辅。成蛇的饲料主要是人工饲养的小白鼠、大白鼠、青蛙、蟾蜍等。

  人工饲养条件下,出壳1周内的仔蛇一般不会主动捕食小型活动物,可用小白鼠肉及内脏填喂,平均每10天每条仔蛇填喂0.3克,入冬前2个月内要填饲8次。对于可捕食的仔蛇,每周投喂活饵1次,每次每条0.5—0.8克。2龄、3龄幼蛇以主动捕食为主,每月投放活饵2—3次或每周1次,每月投饲量200—300克。1条体重0.5千克以上的成蛇每月投喂饲料250—750克,不同季节投喂饲料量略有增减。由于尖吻蝮昼伏夜出,每次投喂饲料应在傍晚,阴雨天的白天可少量投饲。饲料种类要多样化,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尖吻蝮的饲养:日常管理

  1.分群饲养

  尖吻蝮为肉食动物,有相互残杀的恶习。在人工饲养时,应将大小不同的蛇分开饲养。非繁殖期雌雄两性蛇最好分群饲养,特别是怀卵母蛇应单独饲养,以减少干扰因素而利于卵泡的良好发育。身体瘦弱及患病的蛇也需隔离饲养。因此,应注意观察蛇的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及时分群。

  2.清洁卫生

  养蛇场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以防疾病流行。蛇园、蛇窝应每星期打扫1—2次,及时清除蛇窝内的粪便,尤其是夏、秋两季,蛇的吃食量大,咬死、吐出的食物残渣、小动物尸体和粪便都比较多,更应勤打扫。蛇窝内的土要定期更换与消毒。水池内的水要保持清洁。

  3.夏季管理

  尖吻蝮不耐高温,温度超过35℃时,必须在蛇场内架设荫棚。荫棚不宜离围墙太近,以免蛇爬棚越墙逃走。酷热天可用自来水喷洒蛇场降温。蛇场内过高的灌木应及时修剪,防止蛇攀缘外逃。

  尖吻蝮的饲养:冬眠期的管理

  每年11月下旬到翌年3月上旬,是尖吻蝮的冬眠期。野生尖吻蝮主要在向阳的动物废弃洞、树根洞或石缝中冬眠,死亡率较高。人工饲养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越冬管理技术,使其越冬成活率达到80%—90%。

  1.健康体况是尖吻蝮安全越冬的先决条件。

  饲养试验表明,尖吻蝮肥满度(体重克/体长厘米)在5以上的能安全越冬,而肥满度4以下的不易越冬。因此,在冬眠前的1个多月,要使蛇吃饱吃好,增加肥满度,以提高抗寒抗病的能力。对于体弱、患病或有外伤的尖吻蝮,应于冬眠前调整好体况,治愈疾病,或上市出售,以减少越冬死亡。

  2.建筑拟态越冬蛇窝是尖吻蝮安全越冬的保证。

  尖吻蝮越冬最适温度是5℃—11℃,相对湿度50%—90%。人工养殖时一般在利水、向阳处建拟态越冬蛇窝,以保证其安全越冬。越冬蛇窝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地窖式蛇窝和土堆式蛇窝。前者主要供成蛇越冬使用,后者主要供幼蛇越冬使用。

  3.良好的管理技术是尖吻蝮安全越冬的必要条件。

  (1)尖吻蝮越冬环境的温度影响其冬眠状态。环境温度在4℃以下时,易被冻僵而死。5℃—8℃时尖吻蝮头部搭在盘伏的躯体上,处于深眠状态,以器物触之,在原地稍有转动。8℃—11℃时尖吻蝮也盘在洞中不动,以器物触之,可见其在洞中缓缓转动。11℃—14℃时尖吻蝮处在半眠半醒状态,以器物触之,可见其在洞中缓缓爬动,亦有在无触碰情况下缓慢行动的。14℃以上时常在洞中自行爬动,投入小白鼠能主动攻击,但一般不捕食。可见,尖吻蝮最佳冬眠温度是5℃—8℃,5℃—11℃是其冬眠的适宜温度范围。在尖吻蝮冬眠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的相对稳定,波动幅度太大对蛇体不利。

  (2)尖吻蝮越冬期间,越冬蛇窝内应放1盆水用于调节环境湿度。在人工饲养还曾见到尖吻蝮在越冬地窖中饮水的现象。

  (3)进入冬眠期的尖吻蝮,防侵能力差,易受天敌的袭击和病菌的感染。冬眠前蛇窝要打扫,活动室换土并以少量石灰消毒。冬眠前还应进行驱虫,使蛇能深眠。冬眠期的尖吻蝮易被老鼠、蚂蚁等咬死、咬伤,应做好防鼠、除蚁工作。

  (4)冬眠期的尖吻蝮有群聚冬眠的习性,这样可提高蛇体自身体温1℃左右。但在人工养殖场内,由于尖吻蝮密度大,群集时蛇体相互挤压易造成死亡。因此,应减小冬眠空间,并经常进行检查。

  尖吻蝮的饲养:繁殖期的管理

  尖吻蝮的繁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为提高其繁殖率,应加强繁殖期的管理。

  1.加强种蛇的饲养管理。

  种蛇在每年的活动期内完成交尾、产卵、孵化等繁殖行为。不同季节,饲养管理工作重点不同。每年4—5月,尖吻蝮刚出蛰活动不久,经过3个月的越冬休眠,体能消耗很大。同时该季节也正是尖吻蝮的交尾繁殖期,需要大量的营养补偿。应保证食物的供给。7—10天投食1次大白鼠或小白鼠,投饲量以3日内全部捕食完为宜,并应保证长年放养的鱼类、蛙类等的数量和存活。此期还应保证维生素、矿物质的供应,可在饮水中添加,也可喂小白鼠后再投饲。

  6—7月是雌蛇卵泡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对雌蛇应重点饲养。一方面保证供给丰富的饲料,使其能产下质量好的蛇卵和产卵时体力充足;另一方面应保证环境安静,使产卵顺利进行。8月母蛇产卵后,终日伏在卵上或卵旁护卵而不进食,体力消耗很大。此时应少投饲饵料,以免干扰护卵的雌蛇或腐烂变质。在仔蛇出壳母蛇离开后,应大量投饵以补充营养、恢复体力。10月是尖吻蝮越冬的准备阶段,也是其第二个交尾繁殖期,要提供足够的食物以提高蛇体的肥满度,使腹腔内脂肪贮量一方面维护冬眠时的正常消耗;另一方面供给卵黄的发育。此期也应保证维生素、矿物质的供应。11月到翌年3月是尖吻蝮的冬眠期,此期间虽然基础代谢降到最低水平,但卵黄的发育很旺盛。10月卵泡直径为4.29毫米,12月为6.91毫米,翌年4月已达10.57毫米。因此,冬眠期应保证越冬环境的最适宜温度、湿度范围,提供尖吻蝮性腺发育的适宜条件。

633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