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收藏 > 古印章收藏与鉴赏方法

古印章收藏与鉴赏方法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古印章收藏与鉴赏方法

  古印章的美学价值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印章的艺术美和印章的材质美。那古印章的收藏与鉴赏方法是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古印章收藏与鉴赏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古印章收藏与鉴赏方法

  印面形状

  历代官印是藏家追逐的目标,因其一般个头大于私印,而数量又远少于私印故也。所以官印又自然成为作伪的一个重灾区。

  历代官印皆以正方形为正宗,然而特定时期和地域也有一些其他形状的官印,掌握这些特征,如印文为某时、某地、某职官印,而印面形状却不符,伪印的可能性就更很大了,这在战国古玺鉴定中尤为重要。如战国齐官印往往在印面上端或上下两端有方形突楞,黄宾虹藏有一方“历王之钅尔”(见《滨虹草堂藏古玺印》),上有一突,摹仿齐玺,但印面有一周框线,一望而知此为赝作。?

  印章尺寸

  战国古玺,异彩纷呈。印之大小,并无定制。入秦以后,随着度量衡的统一,方形官印边长多变化于2.3厘米(合当时1寸)左右。北朝官印略同,隋唐以后,官印边长多超过4厘米。准确掌握历代古印尺寸的变化,对印章辨伪很有用处。

  如“司宫长司”印,上世纪70年代山东省文物总店收藏,边长1.6厘米。《山东新出土古玺印》中,被定为汉代官印。汉代官印边长皆在2.3厘米左右,此印远小于于此,仅此一点,便可定为伪印。再如此印中“司”字右竖左弯(汉官印绝大多数为直笔,如东汉末至西晋“军司马印”),其毫无汉印浑厚神韵已不用再辨。

  印章朱白

  战国官印或朱或白。至秦至南北朝,方形官印几乎皆为白文。隋唐以后,官印基本为朱文。如遇不合此规律者,务必提高警惕。

  如清代吴大澄《十六金符斋印存》一书,著录有一方“虎步叟搏司马”印。叟族为古代少数民族,活动于两汉魏晋之际。按当时印制,且不说此印尺寸形状俱不相符,仅误为朱文一项,便可定为赝作。?

  印面分割?

  印面分割主要指印面上界格和边栏的运用。

  (1)界格。措施于印面,用以分隔印文的界线,主要有田格、横日格、日格(习称半通印)等种类。战国之时齐楚等国就使用田格或横日格划分方形印面。至秦代,绝大多数官印都用田格或日格,此风延及西汉初年,以后遂成绝响。东汉之时,又出现了少数在田字中间加一竖的格式,系道家印和殉葬专用印。

  如林树臣《玺印集林》著录有“阳平君印”。从风格上看接近秦印风格,秦代封君也较常见,或以封地为号,以华阴、泾阳;或为特立之号,如刚成、武信。此印拟秦印而又失之草率简陋,加之秦这类印必用田格,如秦“昌武君印”。而此印只施边栏,不合时制,当为伪印。

  (2)边栏。指刻铸于阴文印面印文之外的方形界框。在官印系统中,战国习见,秦和西汉无之。东汉和魏晋十六国个别官印有边栏。如秦、西汉或南北朝风格的官印中见到栏边,要格外留神。就私印而言,从战国至北朝,只在战国至西汉早中期部分私印见到,其他时代风格的私印如边栏,伪作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印章自名

  不同时代的印章有不同的印章称谓,同一时代官级不同,官印的称谓也可能不一样。如“伏波将军”印,上世纪70年代济南市文物店收购,《山东新出土古玺印》著录,时代定为汉。边长1.3厘米。此印甚小,乃极拙劣之伪作。也许是因为东汉名将马援曾任伏波将军之故,伪造伏波将军官印者颇多。台北故宫博物院亦旧藏有一“伏波将军”印伪品。检两汉官印制度,二千石以上高官皆称“章”或“印章”、“之印章”,以连同原官名凑足5字。二印不合此制,知为伪品。

  印文内容

  所谓印文内容,主要指古代官印中所含的特殊的官名、地名,特别是那些仅见于某一特定时期的官名、地名。如一方印章上出现了这种官名和地名,但印章制度与风格又不见于此时,使可定为伪印。如1870年何昆玉辑《吉金斋古铜印谱》中“绣衣执法”一印。此官系王莽时期独有,《汉书·王莽传》记载:“莽改御史为执法,又置中郎将绣衣执法五十五人,分填缘边。”但新莽官印圆劲而又无四字者,此印生硬板滞,必为伪印。

  印章钮式

  就隋以前公私印而言,鼻钮占了绝大多数,而龟钮等其他钮式的印章只占一小部分。物以稀为贵,龟钮等奇异钮式便成了作伪者青睐的对象。

  “军假侯印”,1979年济南市文物商店收购,边长2.3厘米,原时代定为汉。此印钮式臆造明显,当为伪印。汉魏之时军假侯乃军曲侯之副手,只能用鼻钮。此印钮为龟上再盘一蛇,当为玄武之类。这种钮式绝不见汉魏官印。再说,汉魏时,只有高级的侯王印“侯”字无单人旁,而低级的军假侯、军曲侯“侯”字皆有单人旁,伪作者印史知识欠缺是明显的。

  印台厚度?

  早期印章的印台指印钮以下的部分,其薄厚因时代而有所变化,如两汉时期官印印台大致在0.6-1.0厘米之间,印台变化的趋势是由薄至厚。过厚过薄者皆要小心。

  如西安文物库房藏有一方“军假侯印”。《陕西出土历代玺印续编》中收录此印时虽未提供印体照片,但从它著录的印台厚0.2厘米的超薄厚度便可判为伪物。当然参照上海博物馆藏“军假侯印”,此印“侯”字误刻,印文单薄已不用再论。

  一次有位藏家拿来一方“某某司马”的6字“汉官印”。仅从他细心描摹的高近2厘米的印台看,我便告诉他此为伪印。而且官名有拼凑之歉,钮式也不伦不类。但这位藏家坚信此印“皮壳”(即锈层-包浆)是老的,印是汉代。面对脑中尚无印史框架而又坚信自己“经验”的他,我心中袭上淡淡的悲凉。?

  印章锈色

  古代印章的收藏分为古玺印和流派篆刻两大类,其中古玺印中,铜印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曾长期埋在地下,即使为传世品,也会产生锈蚀。如西汉“李信私印”等。古印的锈主要有两个层次,即表面为绿锈,绿锈下为枣红锈。有时绿锈上还有土锈结合的硬块。绿锈在印章表面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可能已露出枣红锈。锈层较厚,附着结实。

  近年因藏印之风又兴,市场上伪印甚多。但总的来说,现代伪印的锈无论是用漆调色涂抹,还是用硫酸铜加化学试剂置于潮湿环境下“培养”出来,都有两点共性:第一,锈层薄,涂抹而均匀,层次单调,绿锈色多发白,不似古印真品的绿锈沉古。第二,与印本身铜质结合不紧,较容易除掉。

  印章材质?

  古代不同级别的人,用印的质材是不一样的,其中铜印最普通,玉、金、银印最尊贵,官印系统尤如此。一次有位藏家拿来一方“古印”请我鉴定,印章竖长方形,大概0.6厘米×1.2厘米。印文为“右空”,鼻钮。右空乃右司空的省文,此自为秦汉“官印”了。但此印有鎏金残痕,我告诉藏家此乃伪物,因为鎏金印汉魏时期是等同于金印的,非高官显宦不能用此。而秦汉时的这种竖长方形的半通官印是级别最低的官才使用的,制度矛盾。再则半通印是同期正方形官印的一半大,即大约1.2厘米×2.4厘米,此印又显然小了。

  曾见“夔州防御使符”,以其自称“符”而非“印”,知为明末李自成政权官印,但印文轻佻,边款刀功恶俗孱弱。再看竟为染色印石刻成,而非铜质铸造,钮制更不着边际,知为近年伪物。检索资料,“夔州防御使符”原印铜质,传出于山东恩县。印背右刻“夔州防御使符”,左刻“永昌元年四月日造”,印侧刻“宇字贰佰贰拾伍号”,现藏中国博物馆。?

  篆刻风格?

  篆刻风格是鉴定古印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后世作伪都能摹仿古印的大概,但对特定时代形成的篆刻的内在神韵是难以毕肖的。这也就如同字画鉴定中强调的“时代风格”。总的说来,战国古玺,古奥灵动。秦代印章多以小篆凿于界格之内,转折自然而富于弹性。两汉官印或铸或凿,但都趋向整齐端庄。新莽印章,笔画匀挺,工稳颀长,铸制精工。魏晋印章多方折松散。南北朝印章更趋粗朴豪放。据此,如果有人称藏有一方南北朝官印,印文结构谨严,布局亭匀,那不可能是真品。

  同样如谁有一方呆滞无神或雄肆奇崛的“莽印”,你也千万不要当真。如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著名画家、篆刻家于希宁编《黄宾虹藏秦汉印拾遗》中有一方“义□道宰印”。此印5字排3行、“印”独占一行及独特写法均为莽印法式,公元8年,王莽篡汉,并开始“大刀阔斧”地托古改制,将许多层级的长官改称“宰”,如改“县令长曰宰”。但此印周边不整,结字板滞小气,线条僵硬。而莽印真品,一般都方整谨严,篆法遒丽,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蒙阴宰之印”。

  汉玉印是印苑中的精灵,价格远贵于铜印,历来伪品较多。曾见西安一藏家出示自藏玉印六七方,俱为赝制,有的还用的是近年才盛产的辽宁岫岩玉雕成。别说普通藏家,伪玉印也常使博物馆专业人员“打眼”。如《西安文物精华·玉器》收录玉印即真伪混杂。其中“陈请士”印,为考古发掘出土之西汉玉印精品。印文以方为主,辅之以圆,挺健而不失婉畅。“宋珩印”,覆斗钮型制尚称标准,但印文笔画琢磨苟且,僵硬而无婉通之感。笔道起收处多作尖状,而真正汉玉印多方起方收。“宋”字宝盖头错为秃宝盖。要知玉印初兴于战国,鼎盛于两汉。此间玉印存世约五百余,其中汉代最多,战国次之,个别为秦代。这个数字仅占同期存今玺印总数的百分之一强。当年汉玉印的主人社会地位比高,其文化水准必不致连自己的姓都刻错。而另一方“秦玉印”文字无一正确,且妄加边框,实向壁虚造,精神与秦汉时代相去万里。

  前面多举古玺印伪造之例,实际上在明清流派印收藏中,“阶级斗争”也十分激烈。伪仿之印的目标多瞄准文彭、何震、丁敬、黄易、黄士陵、吴昌硕等印坛巨子。“祖永”印,见2007年 1月10日《收藏快报》之《记录黄士陵与秦祖永感情交往的田黄印章》,寿山田黄石。

  黄士陵(1849-1908年),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安徽黟县人。其印刀法精熟,光洁清峻。“祖永”印小气拘泥,断非黟山风格。另外,田黄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仅数里长的寿山溪两旁水田下的古砂层中,属“冲积形砂矿”,主要成分是地开石。澄黄莹润,半透明,颜色由外而里逐渐变淡,石中隐约可见罗卜状细纹,表面有黄色或黑色的石皮,间有红色的格纹。罗卜纹、石皮、格纹是田黄的独有特征。“祖永”印从照片看亦非田黄。

  流派印鉴定,切不可一看边款署某一名家就坚信不疑。应从各类印谱中寻找资料,分析其篆法、章法、刀法,体会其篆刻神韵功力是否相符,最好再请教几位印章专家,一定要谨慎。

  印章收藏

  印章收藏与其他收藏一样,追求年代久、名头大、艺术水平高、品相好等。?

  印章史上,战国、秦汉是两上比邻的高峰,自然应是首先搜求的对象。其中官印远少于私印,故以官印为贵。钮式中常见为鼻钮、瓦钮,其他钮式如龟钮、辟邪钮、带钩钮等远少于鼻钮,价格当然高于鼻钮印。古玺印中铜印最多,玉印、银印、金印极少,备受藏家倾睐。流派篆刻方面,明代印章已极罕见,得到清代印足以欢喜,如为名家有年款之作,价格自然更高。另外,无论古玺印还是流派印,个头大者一般比个头小的为贵。

  就目前文物市场来讲,2010年初时,一般鼻钮秦汉印在20000-30000左右,战国古玺和其他钮式印略贵于此。一般鼻钮官印在30000-50000元左右。龟钮、驼钮印可达50000-80000元。元押一枚5000-10000元。上年头的明清篆刻作品很少,有名头者更难得一见。去年以来,物价升涨,艺术品价格也随之大涨。一般鼻钮秦汉印已50000左右,战国古玺和其他钮式印更贵于此,且已有价无市。

  收藏古印章的技巧

  印华章的形状华有方、圆、长方、物椭华博圆中博等中物,华但方者居物中多中。文字很物中繁杂,有几十华物种,常见的以篆字居多博物。印章的材质秦中物汉以前主要是铜和玉,明代以后则多用物石材,其中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最为出名。其他的材质还有象牙、华物犀角、陶中博、瓷、博水晶、玛瑙物。

  印章的收藏有几种不同的侧重点,有人以印为主,有人则以藏石为主。看重藏印的行家,主要是从篆刻的艺术角度出发的,名家手笔当然是最重要的,如果手工精细老到,就算是由无名氏制作,价值也不会低。很多藏印的行家本身就是书画名家,他们在收藏中更多是为了研究古文篆刻,从中体会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乐趣。以藏石为主的喜欢从石头着手。民间“一两田黄三两金,昌化鸡血石没有价”的说法,说明了石材的重要。随着对石材原生矿的不断开采,珍贵的原材料越来越少,藏石因而也备受市场追捧。中国印章所谓四大名石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它们以色彩绚丽、质地细腻、纹理自然、硬度适中,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印石”。偏重于哪一种收藏,只能看个人的爱好。

  收藏印章价值的判断标准一般都以原物的华价格为准,石物华质印章则要观其成色物中按质论价,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参考,第一,在材质、工艺相同的情况下,年代越早其收藏价值越高,但同时还应参考存世量的多少来决定价值的高低。第二要看使用者,无论是官印还是私印,为名人使用或名家镌刻的都十分珍贵。官印是国家行政官爵等级制度的象征,存世稀少,价格昂贵,在民间很难觅到,而私印中不乏珍稀之物。第三要看用途,一般来说,收藏章、斋馆章、谜语章多为名人名家所拥有,具有专门用途,价值高于一般姓名章或成语章。第四要看材质,印章所选用的材料多种多样,比较珍贵的有金、玛瑙、玉石、象牙、犀角等材料,其次是铜、铁、竹木等。第五要看印章的工艺,工艺精细老到的印章,市场价格相对较高。第六则是要看品相。印章很讲究品相,要求字图清晰,边饰无损,有残缺的印章在价值上就大为逊色。此外,传世品印章的价值一般高于出土印章的价值。

  收藏印章要多浏览、多比较、多问、多交流,老印章肯定有岁月的痕迹,摩擦、把玩、使用的痕迹都应该有所体现。新做旧的颜色均匀、死板、不自然、刺眼、不耐看。收藏切勿追求大名头、名家名人、名款、名料的印信。可以从一般的私印和商号、斋号、闲章入手,累积经验,增加自我辨别的能力,逐步提高欣赏和购买的档次。

古印章收藏与鉴赏方法相关文章:

1.古印章收藏与鉴赏的简介

2.古铜印章收藏价值

3.印章的用法 印章如何辨伪

4.古代印章书法字体

5.古代铜印章的收藏价值

6.古代铜印章收藏价值

7.古代银器收藏知识

3203544